“還是要賣給他們。”徐騰沒什麼好擔心,將平板拿回來,算了一筆帳,“不要和中匯這幫人羅嗦,直接和國資委談清楚,我們退出建行和工行,價位是多少,國家就拿出多少外匯處理此事。”

“現在這個價位這麼高,恐怕有點難啊。”李達霄是真的心裡沒譜,他們是在建行每股3。4美元時溢價20%收購的,一年時間,每股漲到了6。9美元,差不多是到頂了。

鄭總那幫人壓力也很大,現在是必須要回購,萬一回購之後,股價暴跌,那就是國有資產的流失,國家外匯儲備不僅沒有保值增值,還虧了一大筆。

鄭總現在最煩的地方是怕強勢逼迫華銀財團轉讓之後,今天剛接盤,明天,華銀財團就聯手外資投行坑殺他們一票,三大國有銀行都是在美股上市,那可不是他們能干預的地方。

華銀財團則和華爾街狼狽為奸久矣,裡應外合,坑殺國家隊,那簡直是吃飯一樣容易。

現在國內確實有幾股勢力,不斷嘗試阻止華銀財團在國內金融領域的擴張態勢,這裡面有富邦系,有鄭總這一批金融領域的實際操控者,有一些左派學者,特別是極左派,有四大行這種和華銀財團形同水火的競爭對手。

華銀財團想要繼續在國內發展金融產業,除了立足基本盤外,也確實需要一些更巧妙的策略。

四大行,中央是絕對不會撒手的,肯定要保證國有獨資的屬性不變,一百年不動搖。

徐騰能做的,只能是在四大行中找到一個長期盟友,這個盟友,目前看來只能是農行,因為農行的情況最弱勢,最需要聯手華銀財團共同發展,一旦聯手華銀財團,農行的國際化道路,走出去戰略也就有了一個重要的助力。

這一點,鄭總那些人也看的很清楚。

華銀財團現在和這些人的分歧在於,徐騰不願意以虧本的價碼做交換,而這些人強烈要求徐騰承受虧損,因為四大行在美股的價位太高,一旦他們被迫用外匯從徐騰手中高價接盤,結果卻迎來一場暴跌,那真是牽連甚廣,不知道多少人的烏紗帽不保。

明面上,他們不會受到太多牽連,但他們的政治道路基本就宣告終結了。

大家都是資深的業內人士,心裡都明白,這玩意一旦跌起來,那都是幾百億美元的外匯瞬間灰飛煙滅。

上面肯定還是有指令,要接盤,要維護國有金融體系主導中國金融業的基本秩序,同時也要儘量保證股價的穩定,保證外匯投資的增值保值……於是乎,鄭總這群執行者就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讓華銀財團承擔虧損,低價轉讓給他們。

至於辦法,他們有足夠多的辦法逼迫華銀財團就範——至少他們以為自己有足夠多的辦法。

徐騰在心裡權衡利弊,確信自己暫時還不用太擔心,這是一場博弈,但是,博弈的時間段不能太長,因為建行、工行的高市值確實不太可能維持太久。

他的估測是一年左右。

這意味著,他和鄭總這些人的博弈週期也就是一年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011年的中期,絕對不能拖延到敘利亞戰爭,不能拖延到全球石油價位暴跌的週期。

敘利亞戰爭和歐洲難民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是非常負面的,基本上,隨後的四五年,甚至是六七年內,全球股市就沒幾個能翻身的。

做生意做到華銀財團這種規模,一年的博弈算什麼啊,四五年的煎熬和博弈都算是很正常的事。

都說大國要有大國的定力,大財團的理事長,那也要有大財團的戰略定力。

徐騰反覆斟酌良久,決定先和鄭總這些人慢慢博弈,煎熬一年半載再說,華銀財團在工行和建行持有的總股本,目前已經漲到了665億美元的市值規模。

鄭總想用農行22%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