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派遣太監牛玉到鳳、陽告訴建庶人,建庶人聽說後,且悲且喜。表示沒有料到聖恩如此。
建庶人朱文圭被放出時已經五十六、七歲了,由於朱文圭自小便受到囚禁而無法和外界接觸,被釋放時連牛馬都不認識,不久便死去。
南明年間,朱文圭被追諡為潤懷王或原懷王。
“如果真是這樣,那也解釋的通,畢竟當時跟隨建文帝出逃的那些人之中,有些還是很厲害的。”王教授也贊同韓孔雀的解釋。
“是啊!也許就是在這些人的幫助之下。朱允炆一家才能葬在這裡。”韓孔雀道。
“是啊!雖然朱允炆失去了帝位,但效忠於他的還是不少的。不過這些都沒法證實了。”王教授道。
傳說當中效忠朱允炆的的人不少,而其中一個叫蒲洽,朱棣剛登大寶,就將建文帝手下的一個大臣抓進了大牢,任何罪名都沒有,而且一關就關了二十年。這個人叫蒲洽。
朱棣到底為何要抓他,原因只有一個,就是當時傳言最多的,蒲洽知道建文帝的下落。
但朱棣苦苦逼了他二十年,可最終也沒有如願以償。後來,朱棣又派政和七次下西洋,也未能找到。
“王教授,你看,這棺木之上有一份手札。”就在這個時候,那些清理棺木的人,在棺木上有了發現。
韓孔雀和王教授一快看過去,居然是一份摺子。
韓孔雀帶好手套,翻開一看:“咦?只是兩個人名?”
“鄭洽,後面這個是道衍?”王教授驚異的問道。
“這個鄭洽出現在這裡不足為奇,可道衍是怎麼回事?這明顯是兩個人的筆記,不會是這兩個人的親筆簽名吧?”韓孔雀也奇怪了。
王教授笑著道:“不會是他們兩個簽下名字,就是為了證明他們兩個曾經來過這裡吧?”
韓孔雀也笑了:“也許就是這個意思,第一個名字是鄭洽,他簽字留名,應該是他給朱允炆送葬的,這裡的事情應該是他處理的,而道衍出現在這裡,就比較有意思了,他這是前來確認朱允炆死沒死?”
傳說當時跟隨朱允炆的共22個人,當然也有說是**個人,這點不重要,重要的是這裡面有一個翰林待詔叫鄭洽的是**門人。
**門的鄭家人就把建文帝藏在萬松嶺(今老佛社附近)和古樹蔽天的東明山西麓(就是現在的王潛弄村附近)這個地方。
**門內緊外鬆,僅僅在很小的範圍裡知道這件事,而對建文帝等人也是接待的很好。
一直到第二年的元宵節,**門按照舊俗都要舉行迎龍燈賽社活動,建文帝就微服出來觀燈看熱鬧,領頭行香的鄭氏族長一見建文帝,下意識地半跪作揖,迎龍燈的頭首們,也擎起燈頭,向建文帝點頭三下,以示敬禮。
這個舉動驚動了百姓,建文帝暴露了身份,預感到情況不妙。
**門族長趕緊把他藏進一口枯井。
燕王朱棣早就懷疑建文帝有可能潛來**門,就老早派了心腹及駐錦衣衛於縣衙。
有一個叫陳忠的,就立即跑到縣衙告發,縣衙就迅速派緹騎來到鄭家,團團圍住,把全族人集中,搜遍**門,但沒有找到建文帝。
也許是天意,原來枯井上面很快就被蜘蛛網蓋了起來,衛兵一看結滿蜘蛛網就忽略了這口枯井,建文帝枯井脫險,鄭家也倖免滅頂之災。
傳說當時建文帝慌忙中一隻靴子掉在了枯井裡,被鄭氏子孫撿到,每次在祭拜他時,總要把這隻靴子供奉在神案上。
建文帝雖然逃過了一劫,可他再也不能在這裡避難了,就只好再次出逃。
最後建文帝到底逃往何方,至今仍是歷史上十大謎案之一。
而另外出現名字的道衍,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