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旗人怎可能會溝通李肆,反我大清!?此乃不言而明,不言而喻之事,何須向天下分解清楚?我大清……是靠滿人,靠滿蒙漢八旗砥安天下的,難不成你們漢人,還真想著能滿漢一體?”
這番話即便君臣知心,康熙也不會對著李光地說出來。對李光地這出格的進諫,他有些惱怒,不悅地輕哼道:“要聯均施雷霆雨露,受者也得先有心懷天下一家之念吧。”
李光地求康熙這“內緊”,之策要滿漢平等,康熙卻說要得平等,漢人就不能有什麼怨言,這根本就談不概
“就只……只怕那李肆趁隙而入,禍亂人心……”,
李光地當然不敢跟康熙爭論”只得幽幽深嘆
“那李肆未遣大軍和官員入衡州,那些逃歸文武也都說,李肆偽朝全賴工商,為工商掠財而興兵行政,這幾面大戰,他也是強弩之末,該是要全心沉於內務,沒什麼心思再奪土作亂。”
康熙心氣鼓盪起來”對形勢的把握也比之前通透得多。
“即便李肆無力發揮,可此案下力太深太偏,還是難保人心不齊。”
李光地還是憂心忡忡。
“聯治天下五十五點,寬仁為本,人心怎得又會不齊……”
康熙卻是沒李光地那般擔憂,心齊不齊,他不知道,可舌頭齊不齊卻能知道。刀俎之下,怎麼也能齊”不齊的,一併割了就是……
嘴裡心頭正散著,一份奏摺卻讓他怔住,跟之前那紛紛揚揚問安請戰的摺子不同,這奏摺說的正是衡州之事,說衡州之失,該追責領軍大將,若是賞罰不明,軍心不穩,人心也將不寧。
原本單純的進諫,混在康熙和李光地這番交談裡,頓時顯得用心深沉,康熙怒哼了一聲,這個蔣陳錫,好大的膽子,敢來搖國政之基!?軍心不穩?人心不寧?這走進諫還是威脅?
這奏摺是山東巡撫蔣陳錫的,此人康熙以前還覺得忠再勤力”可堪大用,原本都計劃好了讓他去替換雲貴總督郭揉,真是想不到啊,這“粵黨案”,還真揭了太多人心內裡。
“再有不齊,其人寡恩薄義,當是禽獸不如!治國也如栽植草木,雜枝就該時時修剪!”
康熙臉上浮起冷厲之色,看來該讓趙申喬查查這蔣陳錫了,不獨是他,朝中有誰敢借衡州之事來發揮,就丟給趙申喬一併處置。
眼下這衡州處境怪異,清廷官員將兵都跑了,絕不願在衡州再留下一點朝廷痕跡,可英華軍卻沒一兵一卒進駐,也沒派一個官員來。衡州人經歷了一番北望南眺後,一部分北逃,一部分南遷,剩下一部分不想跑的,就呆了下來,享受著無官無國,千年難遇的苦樂時光。
這訊息在北方官面上傳開時,英華境內卻是連偏僻鄉村都已經知道,如今在廣東的廣州、惠州、韶州、肇慶四府,民驛已經基本搭建到位,各類報紙都能下到鄉村。
鄉鎮官員推動”地方鄉伸附從,大家一同出錢,訂下各類報紙供鄉人瞭解大事要聞,這也是官府下鄉和公局建立的一項輔助措施。除了官報《英華通訊》,地方也視情況自選其他報紙。
官報之外,在廣東最受歡迎的還是《越秀時報》,畢竟報紙都得讀書人來讀來唸,而《越秀時報》很合讀書人的口味,據說主筆雷震子還是北面朝廷的翰林出身,文筆優雅,立場公允,宣講和評判新朝廷的政務很細緻。其他主筆也文采斐然,見識深遠,其中一個號為“白衣山人”的主筆,更是時時抨擊新政的一些細節疏漏”引得讀書人都奉其為清流領袖。
“姐姐!你看這一期的《越秀時報》!”,
英德白城肆草堂,關苞如旋風般衝了進來,嘴裡大聲嚷嚷著,像是有大事發生。
“這套桌椅可是當日夫君與我們姐妹拜堂成親時用過的,怎麼也不能丟了,一併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