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集,思緒萬千。
屬於陳帝的時代到此落幕。而屬於新帝陳澤禮的時代也沒有到來。未來的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陳國將會在太后、攝政王與朝臣三方鼎立的狀態中繼續前行。
所以對於接下來的登基大典,眾人都心知肚明。就是一個形勢罷了,該定的早就定好了。
登基大典前頭的祭天祭祖儀式都極為順利,新帝升座,百官跪伏,事事按照流程來走。
可是接下來,還是有幾件事情出乎大家意料之外。首先是,太后雖然立了顧清靈為皇后,卻還是耍了個小手段,將另一位昭烈將軍府三小姐與自己的侄女封了賢妃與惠妃。若說立後是一個象徵,不得不做。那麼在皇上這麼年幼的時候就封妃嬪,還是有些感覺不倫不類。
只是這件事情雖然不那麼正規,終究是小節。朝臣們忍一忍,也就放過了。
只是另一項分封卻讓這些老臣坐不住了。
太后宣佈,封嘉王長女陳清瑜為巴陵公主,擇日公主鳳駕便會移師巴州,並主巴州政事。
這在老臣們看來,太后這麼做簡直是要效仿當年的大周女帝武則天,以女官主政事了。他們哪裡肯服,哪怕是在新帝登基大典上,都蟄伏不住了。
眼見群情激憤,一觸即發。清瑜自然不能讓太后算計得逞,立即排眾上前下跪,朗聲道:“臣女不才,本難當大任。只是太后仁愛,委以重任。而巴州難民此時正在死亡邊緣掙扎。臣女是皇家宗廟感應寺俗家護法,願以佛門慈悲之心,竭盡全力,救助百姓於苦難。甘願放棄一應公主封地、奉養。純以巴陵公主名號,便宜行事。此心日月可鑑!”
————————————
感激投票打賞留言以及默默關注瓶子的各位新老書友。不知不覺,這篇小說連載已經一年,今天也是具有紀念意義的第四百章。雖然瓶子因為工作原因,更新量較少,但是能有這麼多朋友關注,瓶子還是非常感激。謝謝你們!
正文 四百零一、獨挑大樑
清瑜這一番擲地有聲的話語一出口,四周的朝臣不禁側目。最快最全盡在貓撲中文網(。mpzw。)澤禮是早就知道詳情,仍舊正襟危坐。而太后神色微微一動,顯然沒想到清瑜還有這麼一手。
而朝臣中一時也統一不了意見。有的依舊認為輕易分封公主有些不妥,而有的卻認為只是一個封號,不需要朝廷出一分地一粒糧,那麼是叫嘉王長女或者巴陵公主都無所謂。
三位顧命大臣面面相覷。其中鄧獻公與嘉王本有淵源,他又素來持中,覺得只要能解決巴州難民之事,封了公主也無所謂。而宰相吉大人卻是受過陳帝的吩咐,對於清瑜有些提防之心。梁大學士最為方正,思來想去,還是覺得社稷為重,對於公主不公主考慮在其次。
太后含笑道:“巴陵公主有此明志,是我們陳國之福。不過公主終究是公主,也不能虧待了你。況且攝政王鎮國護疆有功,朝廷也不能虧待了你們。”
太后這麼一煽風點火,宰相吉大人便忍不住了,他上前一步道:“攝政王是攝政王,清瑜小姐是清瑜小姐,雖是父女,這功過之賞罰,卻不便混淆一談。我們陳國自立國以來,分封極其嚴格。數十年都沒有封過公主,還請皇上、太后三思。”
太后有些為難道:“這……”
清瑜何嘗不知道,將不滿引到父親嘉王身上,本就是太后的初衷。她想要分辨幾句,卻被太后凌厲的眼神頂了回去。
正在清瑜一籌莫展的時候,一直靜靜不開口的澤禮發話了:“吉大人,與其死守著禮法,倒不如放眼目前。聽太后說,巴州的難民情勢越來越緊急,朝廷此時又沒有好辦法來解決。難得巴陵公主有經營之才。她又堅持不要朝廷奉養,以佛法感召百姓。我看是很好。太傅也常教導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