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支釘支燒,支釘的形態如芝麻粒般的橢圓狀。而釉滿足,是施釉到底,不留圈足。
而這五個鑑定是汝官窯真品的特徵,在這件圓洗上都可以一一得到體現。
此洗胎骨輕薄,“扣聲如磬”。釉色青中泛藍,純淨、溫潤,釉表隱現出一種柔和含蓄的光澤。它既不同於鈞瓷的乳光,也不同於哥窯的脂光,而是一種類似於古玉般內蘊的光澤。釉較薄且平滑均勻地緊貼於胎骨,呈半透明狀。
並且楚琛拿二十倍的放大鏡觀察,可以明顯的看到釉中氣泡大而稀疏,猶如鑲嵌在明朗夜空中的顆顆明珠,更是“汝器釉泡如晨星”之說的明證。
另外此洗還有一些其它的特徵,也都真品一般無二,同時也沒有找到哪裡的作偽的地方。這些都可以證明這隻天青釉圓洗應為一件宋代汝官窯的真品,再用異能檢驗,結果更是沒有出乎楚琛的意料。
楚琛看著手中的圓洗,實在是激動的難以自己,這可是汝官窯啊!當初金滅北宋後,汝窯也隨之消亡。其開窯時間前後只有二十年,由於燒造時間短暫,傳世亦不多,在南宋時,汝官窯瓷器已經非常稀有,流傳到今天的真品已不足百件。
南宋周輝《清波雜誌》雲:“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南宋葉真《坦齋筆衡》說:“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
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被稱之為“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先生曾說過“天下博物館無汝者,難稱得盡善美也。”
楚琛完全沒有料到,父親居然會留下這麼一件珍貴的東西給自己,心神激動的同時,想起父親對自己的關愛,也不禁是流下了緬懷的淚水。
劉國民的身體,因為那個特殊的年代,所以身體一直不太好。不過自從他收養了楚琛之後,雖然生活辛苦了一點,便是因為有了相依為命的楚琛,身體還好了一陣子,不過沒辦法,畢竟底子在那裡。
等到楚琛快要十六歲那年,將近五十六歲的劉國民,身體再也堅持不下來了,本來他還想交待楚琛包括這件天青釉圓洗的事情,只是有一天,他一不小心,摔了一跤,頭撞到了一塊石頭上,頓時就昏迷了過去。
本來他已經快要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又攤上了這樣的事情,結果昏迷了七天之後,就再也沒有醒過來,而這件圓洗的事情,楚琛就無從得知了。
撫摸著手中的圓洗,楚琛長嘆一口氣的同時,心中既痛恨命運讓父親就那麼過世了,又有些慶幸當初並不知道父親留給了他這麼貴重的一件東西。
如果當初的楚琛就知道有這麼一件汝官窯,也不見的就是好事,畢竟當時他還很年經,自制能力很低,有著普通年青人那樣,急躁的毛病。
當初楚琛剛到京城的時候,看到那個繁華的大都市,也非常的嚮往紙醉金迷的生活,幻想著自己哪天能夠突然間有了一大筆錢,這樣就可以不必那麼辛苦的擺攤,也不必每天抱著書死啃了。
如果劉國民當初把汝官窯的事情告訴他,很有可能這隻汝官窯已經在別人的收藏室裡了。而且就算他不想賣,萬一別人知道了他擁有汝官窯的事情,憑那時只是一個普通人的楚琛,能夠保住的希望實在是太渺茫了。
搖了搖頭,楚琛不再多想,接下來,他不停的把玩著手中的這件天青釉圓洗。
慢慢的汝官窯的特點,不斷的展現在了楚琛的面前。釉面撫之如絹,溫潤古樸,光亮瑩潤,釉如堆脂,素靜典雅、色澤滋潤純正,圓洗更是隨著屋裡燈光的折射,顯出了讓人心醉的迷人光彩,讓他真是愛不釋手。
這一看,足足看到了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