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地都賣掉,還要千方百計想辦法去賣,甚至不想盡一切辦法,他的地都賣不掉。大家肯定覺得不可能!置田辦產,千百年來一直如此!做生意了,掙了錢,也要回鄉多置田產!當了官也會拿俸祿去置辦田產,耕讀傳家嘛!”
儘管那些當官的,並不是拿自己的俸祿去買田,但在這裡,朱宜鋒還是用相對委婉的說法去解釋著這一切,而不是說升官發財了去買田,畢竟升官發財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貪汙、就是受賄。
“耕讀傳家千年如此!商人,官員,老百姓莫不如此。”
非但臺下的學生們都點了頭,如黃會玖、林治平等人無不是紛紛點頭,別人不說,就是林志平自己,當初的那個窮書生,現在也於鄉下老家置辦了幾百畝地,甚至還寫信給老家弟弟,令其多置田產。所思所想,也是耕讀傳家。
難道這錯了嗎?
“當然了,千百年來國人一貫如此,這很對呀,沒有什麼錯啊!但是大家卻忘記了一點——今時亦非往日!”
朱宜鋒笑著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甚至特意朝林治平看了一眼,對於其於鄉下置辦田產一事,自然有所耳聞,實際上府中不少官員都是如此。革、命也好、造反也罷,從來都是一個新貴階層取代舊階層,而在中國最能體現新貴之貴的就是土地。在這個時候他們去置辦田產,倒是無可厚非,幫助自己還鼓勵他們這麼做——比如在婆羅洲,就分給了他們很多土地,所以在那裡分配給他們土地是為了讓他們去經營,為了讓他們在海外殖民中獲得利益,進而支援海外殖民。那是一種利益上的共享,是為了驅使他們成為海外殖民的支持者,而不是反對者。
至於他們在鄉間置辦田產,朱宜鋒同樣也不反對,衣錦不還鄉,如錦衣夜行。他們需要向鄉人展現自己今日的成功、地位,那就讓他們去顯擺,但是他們並不知道的是,他們正在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
“大家只看到了土地,卻忽視了一點——地需要人去種,要是沒有人去種!那這地可就不值一錢!”
朱宜鋒面帶著微笑,隨手端著茶杯,感覺著杯身的溫度。朝著席南澤看去時,見其有些詫異那微笑更是變成了冷笑。
“怎麼可能,怎麼可能會沒有人去種地。”
“就是,誰會不去種地,不種地他們又吃什麼?”
正如之前一樣,眾人無不是交頭接耳的討論著,現在他們覺得這並不現實。就他們的理解來說,確實不現實。千百年來的習慣一直如此。
“做生意的人不種地,他們又吃什麼?工人不種地,他們吃什麼?他們是用銀子買糧食!別忘了,有一兩千萬人從農村走了出來,而且以後會越來越多,在將來全國七八成的人口都在城市裡務工、生活。到時候,地主僱傭誰去種地?在座的諸位,想來亦不乏士紳家庭出身,家中良田少則數百畝,多則千畝,甚至數千畝。若是沒有了長工,那些土地誰人去種?即便是各位捲起褲腿,下了田又豈能把那些地種完?”
“轟”的一聲,原本還在說著“傻子才賣”的李培根,只覺得一聲驚雷在耳邊響起,他立即明白了漢督話裡的意思——不是沒有人種地,而是沒有足夠的人去種地。沒有人去種地,地就會荒廢,自然也就不值錢了。
土地之所以值錢是因為有人去種,若是沒有人去種,那麼土地,自然而然也就一文不值了。物以稀為貴,無論在哪個行業中都是如此。
“現在鄉下的長工、短工掙多少錢?他們到城裡務工掙多少錢?要是讓你們一個月拿出二兩銀子請一個長工,你們願意嗎?不願意?他就到城裡去幹活,他在城裡可以掙更多的錢。好啦,為了讓田地不置於擱荒,你拿二兩銀子去請個長工,今年二兩可以那麼明年呢?要知道工廠的工錢可是漲著的!到時候你怎麼辦?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