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留下了三條後路。首先,恩惠故里的百姓,收取民心,這樣孟嘗君的家鄉始終是支援他的;第二,把家鄉的封地分給農民,減免稅賦,縱使將來田文罷了相,也會有廣沃的土地;第三,是在家鄉的屋舍上下功夫。這樣縱使孟嘗君哪天失勢了,也不會窮途末路。

孟嘗君的性情對於別的國家來說卻不那麼和善。在一次去趙國的途中,一個村落的民眾都出來瞻仰這位齊國的宰相,然而令他們大失所望的是,孟嘗君身材矮小,並互相議論起來。我們想象孟嘗君會怎麼做,他大怒而去,縱容門客滅掉的這個村莊。也許孟嘗君根本就很在乎自己的形象或者瞧不起那些平民,由此看來他實際上很可能是一個極為虛榮的人。

然而他對於士的恩惠卻足以令士為他而死。孟嘗君曾經多次遭到齊王的懷疑,這當然是他總到外國為相的緣故。每一次都是他的門客冒死地幫助他,最嚴重的一次是魏子為了向齊王證明孟嘗君忠於齊,竟然以死的代價來報答知遇之恩。

孟嘗君在晚年遭到的齊王的罷免甚至治罪,就是這樣一個精明的風雲人物也難以在他的那種處世哲學中得到圓滿,我們最好也避免他的這種思想去處世。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賢而少公

在戰國四公子中,司馬遷對於平原君的評價應該是最低的。“平原君,翩翩之佳公子也,然吾未識其大體。”接著司馬遷把長平之戰的失利也歸到了是他平原君貪“馮亭邪說”的罪過。

平原君在趙國是“三去相,三複位”最後封於東武坡。他在趙國的眾位公子中是最有才華的,最為賢明的。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個賢明之人為相的時候,趙國竟然發生了“長平之戰”的慘敗。四十萬的兵士被白起活埋。趙國的邯鄲也差點被秦兵攻下。秦國的兵強將勇當然是事實,但是我們都知道這場仗戰敗的原因是趙國竟然起用了“紙上談兵”的趙括。趙奢很瞭解自己的兒子,在他生前就堅決反對趙王起用他,有哪個父親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立下功勳光宗耀祖呢?可又有誰比父親更瞭解他的兒子?

然而趙奢死後,趙國卻起用了這樣一個人。平原君作為首席宰相就沒有出來勸下趙王,著實就是一個失職的錯誤。

戰國中各國的宰相都招賢納士,而我認為平原君只是為了隨應而勉強為之。從《史記》中的“不斬笑姬”到後來的信陵君“傾平原君客”足以看出他並不是誠心誠意的禮賢下士。燕趙之地多的是壯士豪傑,而真正在平原君手下的寥寥無幾。“毛遂自薦”中一個老翁隨平原君去楚國求援,在楚王面前無所畏懼。相比之下,平原君這個主人顯得暗淡無光,得到援軍的功勞也多半應該算在毛遂的頭上。

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國信陵君的姐姐,所以在向信陵君求援的時候,他只得動用了這層關係。可以說,信陵君竊符救趙一半是被平原君“逼”的。平原君無論出過什麼差錯,但是國王人敗的道理他還是清楚的很。他的外交能力應該說是很強的了。

《史記》中記載著平原君用自己財產招募死士保衛邯鄲的事,可見平原君作為一國宰相應有的典範他是做到的。公孫龍曾經就這樣向平原君說過:王舉君而相趙者,非以君之智慧為趙國無有也。割東武城而封君者,非以君為有功也,而以國人無勳,乃以君為親戚故也。這其實就直接指出了平原君能為趙國之相的根本所在。而平原君沒有斥責公孫龍也說明他自己也早就知道這一點,他也從來沒有拿功勞來大做文章。

平原君作為趙國的公子,他是最賢明的,但作為一個宰相卻總為自己的私利著想又是不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