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的典型一例見於巨頭鯨,從它們的卵巢狀況判斷,捕鯨人捕到的所有成年雌性中有四分之一的鯨魚處於絕經後期。雌性巨頭鯨一般在30或40歲時進入絕經期,在絕經期後平均至少還能生存14年,壽命可以超過60歲。
因此作為一種生物學上的重要現象,絕經期並非人類獨有,至少還有一種鯨類與人共有此一現象。對於虎鯨和其他一些可能的物種,也有必要去搜尋一下是否存在絕經期的證據,但是在其他人類已作過深入研究的長壽野生哺乳動物種群中,包括黑猩猩、大猩猩、狒狒和大象,經常可以看到年長的雌性仍有生育能力。因此,這些物種以及多數其他物種似乎不能歸入有規則的絕經期的一類。例如一頭55歲的大象應當說是上了年紀了,因為95%的大象活不到這個年齡。但是一頭55歲的母象,它的生育能力仍然相當於那些青壯年母象的一半。
因此,女性的絕經期在動物世界中非同一般,它在人類身上的進化過程值得探究。因為人類的祖先和巨頭鯨的祖先早在5000萬年前就已經分化了,所以人類絕對不可能是自巨頭鯨處繼承了這一特徵。事實上,人類必定是在人類與黑猩猩、大猩猩的祖先在700萬年前分化以後才演化了這一特徵,因為人類有絕經期,而黑猩猩、大猩猩卻沒有這一徵象(或者說至少沒有形成固定的徵象)。
第三種也是最後一種反對意見承認人類的絕經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現象,而且在動物界中也是不尋常的。可是,持這種意見的人認為我們無需去費心探究這一現象,因為這一謎團已被破解。答案(據他們說)隱藏在絕經期的生理機制中:一個女性的卵細胞數目在她出生時已經固定了,在她的一生中都不會再增加。每一次月經週期都會因排卵而喪失一個或多個卵細胞,大量的卵細胞則會消亡(稱之為卵泡閉鎖)。到女性50歲時,她的始基卵泡差不多已經耗盡了。她體內留存的卵細胞經過半個世紀的滄桑,對垂體激素的靈敏度不斷下降,並且由於數目微乎其微,難以產生足量的雌二醇以刺激垂體激素的釋放。
但是,這第三種反對意見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儘管這一意見本身並無錯誤,但是它的內容是不完整的。不錯,卵細胞的枯竭與衰弱是人類絕經的直接原因,但是自然選擇為什麼安排女性的卵子在40多歲時就逐漸耗竭或者說是缺乏活力了呢?並沒有可信的理由來解釋為什麼人類不能演化成始基卵細胞數目翻倍,或者卵子歷經半個世紀後仍保持充沛活力。既然大象、長鬚鯨,也許還有信天翁的卵細胞至少能在60年內保持活力,而烏龜的卵子甚至能存活更長時間,人類的卵子應該也能演化成擁有同樣的能力。
為什麼說這第三種反對意見是不完整的呢?最基本的理由是,它混淆了近因機制和終極因的差別。(近因機制是指最緊密而直接的起因,而終極因則是指導致這一直接起因的一長串因素中最終的應該原因。例如,婚姻破裂的近因可能是丈夫發現妻子給他戴綠帽子,但終極因則可能是因為丈夫長期以來從不關心體貼妻子,夫妻根本不股配而使妻子紅杏出牆。)生理學家和分子生物學家向來忽視了這一差別,而這兩者間的差別對於生物學、史學和人類行為科學都是很基本的。生理學和分子生物學只能提供近因機制,只有進化生物學才能解釋終極因。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為什麼毒刺蛙是有毒的呢?近因就是它們能分泌一種叫作“賭毒素”的致命化學物質。但是這一分子生物學對於毒刺蛙毒性的解釋只能是一個無關宏旨的細節,因為其他許多化學毒物也有同樣的作用。我們只能用終極因來解釋:毒刺蛙之所以演化成能分泌化學毒物,因為它們是這樣一種身軀微小,沒有自衛能力的動物,它們如果沒有毒物護身極易被食肉動物捕食。
在本書中我們已經反覆認識到,那些人類性習慣的疑難問題並非是簡單地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