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十多天的海上生活,如果沒有人提供船隻與補給,這些災民仍是死路一條。

“是的,黑索里尼抽調了不少船……”卡耐基回答道。

第七十八章再聚首

尼斯領面臨的事情既是危機,同時也是機會。

說是危機,自從胡季控制尼斯領以來,他們還沒有處理過這樣大規模的事件,如果處理得不好,不但尼斯領名聲掃地,而且會演變成一場空前的災難。

說是機會,因為尼斯領正缺少人口與勞動力,同時胡季可以肯定,如果魔族真的大規模入侵,尼斯領將會湧入更多的難民,現在遇到的事情正好可以做為一次“演習”。

因此,胡季回到尼斯領之後,將安置這些難民當作了頭等大事。只要能順利吸納和利用這些難民,尼斯領的實力不但不會被削弱,而且會成倍地增長。

他召集留守的人員連夜制定了計劃,第二天就親自趕往北方的邊疆關隘,處理難民的收容問題。

經過“尼斯科舉”選拔而來的官員們效率非常高,在執行胡季的計劃時也一絲不苟。

首先是派出由尼斯鎮各個商家抽出的夥計,他們深入到難民中間,承諾尼斯領將收容所有難民,初步穩定住了難民激動的情緒。

緊接著,由政務公署出面,在難民聚居之處發放麵包與稀粥,用食物來平息難民的怒火。

然後,二十個精通會計之術的人,登記了難民的數量、年齡、性別與籍貫。

在初步穩住、並摸清難民的情況之後,不等混在難民中教唆挑動者有反應的機會,胡季接下去就是一記重拳──

他命令以家庭、籍貫為單位,將難民們組織起來,實行“保甲連坐法”。也就是每五家為一“保”,每十保為一“甲”,設有保長、甲長,負責食物的發放和人員的監督。一人鬧事,則追究保長與甲長的責任。

這“保甲連坐法”在地球上的古代東方,是古老而常見的制度,在尤諾班卻完全是個新鮮東西。這制度實行下去之後,胡季就發現有十幾名登記在冊的“難民”消失了。

負責挑唆鬧事的人被趕走之後,尼斯領政務公署開始接收難民的過程──胡季認為,這些難民如果整天無所事事地等待救濟,必然會產生很多的問題,因此,每一個被接收的人都必須“有事可做”。

尼斯領空缺的工作有限,因此大多數難民中的壯勞力,都被編起來修路、建房、開挖鐵礦。他們的報酬是一日三餐,和數量極少的金錢。

目前抵達尼斯領的難民,大多是來自庫克王國東南邊境,這些地方因為靠近威尼斯城邦聯盟,商業與手工業發達。這些難民中除了自耕農之外,也有不少是來自城鎮裡的工匠和學徒。

對於這些工匠和學徒,胡季允許他們自己開辦手工作坊,甚至還提供小額的資助貸款,這也吸納了相當多的難民。

有一小部分壯勞力,則被安置在胡季新建的造紙作坊中。這是胡季力排眾議建造的──對於用一些碎布、麥稈還有樹皮,就能做出替代蘆紙草的東西,除了月光外幾乎無人相信。

安置難民的工作極為繁瑣,而且花費巨大。

胡季的貪財是出了名的,但在救人時卻毫不吝嗇,金錢流水般花了出去,讓卡耐基心痛無比。胡季也心痛,這些錢可是他絞盡腦汁才賺來的。

自從來尤諾班以來,最初起家靠的是運氣帶來的星星石,但從製造絲綢開始,一直到燒瓷、製茶,每一份產業都凝聚著他的心血。但他深知,自己面對太多的危險和敵人,而能夠依靠的力量卻相當弱小。

金錢花出去自然有回報,首先就是胡季的聲望直線上升──

以前別人提起他時,總是冠以“絲綢伯爵”或“茶葉伯爵”的稱呼,這多少有些輕蔑和瞧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