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洛州這邊如火如荼的傳揚著‘聖母臨世,帝業永昌’這天降神諭,連《洛陽晚報》等權威媒體報刊都大肆報道‘洛水出神龜獻河圖’的神蹟之時。

遠在長安的小吳同學卻正忙得焦頭爛額呢,哪有時間關注八卦?!

原本,吳詡打算在給她們老武家的第三代辦完彌月宴就趕回洛陽的。

誰知,行李都收拾好了,卻傳來前任太子太傅于志寧逝世的訊息。

吳詡不得不暫緩回東都的腳步,留在長安處理這位四任東宮老教師的身後事。

其實,于志寧的逝世也不算太令人難以接受的事。

早在顯慶四年,於老爺子就因年老體弱,請求退休,只是那時李小九陛下需要他作為緩衝,來對抗國舅和褚遂良宰相集團,所以於老爺子一直被留任。

到了李弘為太子時,於老爺子依然掛著東宮太傅的職,只是因為他在廢立皇后過程中的一直保持中立態度,沒有給李小九陛下找麻煩。

但是,飽受政*治風雲變幻摧殘的於老爺子的身體是越發差了,最後不得不再次提出退休的請求。

然而,正盤算著丟擲‘二聖’概念的李小九陛下哪裡肯依,只是把許敬宗丟去東宮為少傅,依然保留於老爺子的榮譽地位。

而到了去年,東宮再次異位,於老爺子終於承受不住悲痛病倒了。

李小九陛下不得不允許了他的辭呈。

現在傳來於老爺子的死訊,也算是在吳詡的意料之內。

說起來,這於老爺子也算是活生生被李家父子三代給折騰死的,這死後榮哀的事,吳詡覺得還是有必要做一做的。

帝國不會虧待功臣,也越不能虧待功臣。

於老爺子的後事決不能比先前崔敦禮的遜色。

“……追封光祿大夫、太子太師……”吳詡一條條看著喪儀,一面對李賢道:“於相公雖不是你的太傅,到底也曾傾心看顧過你阿爹和你阿兄,由你去致祭也應該……”

“是……”李賢在一旁恭謹地回道:“阿孃您放心,兒知道該怎麼做。”

吳詡聞言卻嘆了一口氣:“元弼之臣凋零,是國家的不幸啊!”

李二當政時期的老臣逐一凋敝,朝中一干中堅之臣也多是年逾六旬了,而吳詡和李小九培養的那些青年才俊大多還在地方搞基層建設,一時之間也不能全部召到中央來。

就算是這次官場大清洗,也至多是把一些尸位素餐、能力欠佳的世家子弟給換了下去而已,能替換的人才實在不多……

中央人才青黃不接,再加上她家二郎地位還不夠穩,吳詡忽然覺得她想要過的那種甩手不幹的日子簡直是遙遙無期了……

“阿孃不必憂心,長安洛州二地頗多循吏,雖不比於相公等德高望重,卻也是強幹之輩,適宜拔擢……”李賢這一世當了太子之後,就把心思都放在了協助他家爹孃拔擢青年才俊上,又經歷了賑災、剿賊和清理官場等事,他算是看明白了:什麼忠臣良相,什麼為李氏社稷張目,不過都是一群為爭權奪利的祿蠹罷了!

真正的純臣……

忠君第一,才幹卻也同樣重要!

“二郎……”吳詡聽了李賢的話,神色倒是好看多了,“其實,這次拔擢,我有意讓你主持……”

吳詡喜歡實幹的官吏,這幾年也頗取了不少官聲極好的基層官員到雍州洛州二地。

李賢的建議倒也落在吳詡的心坎上。

如今政事堂像張文瓘等人是在地方幹了許多年才進中央的,行事可比原來在中央混過多年的世家官員能幹多了……

她跟李小九為了給朝中大換血不知籌劃了多少年,好容易熬死了一幫老頑固,連貶帶削又弄走了那些頑固派的擁躉,還趁著天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