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作者有話要說:下章進入卷三。
第七十四章 開業之前
三家人為了籌備三葉鎮早市上的小吃店;足足忙乎了快一個月。好在這年頭蓋個房子就地取材皆自然環保,不用特意去散味道,所以開業時間倒不用特意多等。
上次木製傢俱滯銷的事兒;其實對桑榆也是個提醒與打擊,好在她有半顆前世女強人的心臟支撐著;服天服地就是不服氣。這次新店面;完全被打造成了一個特製的樣板房,當然也是盡力融合了古今審美元素,可說是現階段現能力範圍內;桑榆所能做到的極致了。
桑榆將店鋪設計成了一座微縮四合院的結構;也可以說是前後進、左右廂;只不過地盤受限;並非居家狹長形,而是顯得四四方方,算起來將將兩百平的樣子。
其中後進自然是設計成了居所;畢竟一開業肯定要忙起來;荷塘村、三葉鎮的來回跑是不現實的。
居所是細長形狀,佔地橫十豎三,約三十平米。進了堂屋門便是個小會客廳,三面合圍的長木椅,估計坐十多人都沒問題,中間一個長條木製矮桌就相當於現代的茶几。
小廳兩側房間一大一小,都是大通鋪,小的給男人住,大的女人帶著孩子住。桑榆覺得居所就是個用來睡覺休息的地方,可以小但得舒服,睡好歇足才有力氣幹活兒,所以房間裡都盤的火炕,大屋裡的直接通著左廂房的灶臺,小房間裡在對門處牆腳另起了一個燒水的小茶爐通著火炕。
炕櫥都是現成的,桑榆家裡工棚存了好幾套,挑尺寸合適的直接拉來用上。兩屋的窗簾是草綠色豎條家織布做的,被褥從家裡各自帶來,不過套上了新做的嫩黃綠色棉布的被套。
左廂房隔成了廚灶、食材間與柴房;右廂房可謂是小店的重地,主要是桑榆的配料間、底湯製作間、庫房。
左右廂房佔地不少,中間只留下一條三米多寬被四面房屋合圍的天井,天井中間陽光最充足的地方還砌了一個一米見方的石制花壇,裡面一個敞口鼓肚兒一尺多高的大灰缸,正是去年雪災時凍裂了縫兒要被季婆子扔掉的那個,桑榆當時開口要了過來就是準備做成一個大型盆景,只是沒想到最後是放在了這裡。
大灰缸的裂縫並不大,外面又有石制花壇的遮擋,就更不顯眼了。尤其是大灰缸裡一整株虯枝漫天、糾糾結結、別有風骨的梅樹,枝頭上一樹紅梅正當盛放,美不勝收,更是奪去了所有眼球。
其實眼下的節氣,梅花或有吐蕊,卻不至於怒放,這一樹惹眼的紅梅,都是桑榆用紅綃所制,花朵大小錯落、骨苞間布、適當留白,幾可以假亂真。既是個景觀,又遮擋了前後進一覽無餘的視線。
最重要的當然是最前面、佔地最多的店面。
店面的整體風格就像是山間的一座小木屋。其實屋子後進為了住人,肯定要蓋土坯房,而前店面為了避風取暖,也並沒有草草起一個簡易棚子就算了,同是正正經經地土坯房,只是外牆皮都用真正的樹皮做了裝飾,看上去就像是用原木造成。
店面的左右屋頂角落,各自橫伸出一面雙層雙面字的店招旗,被紅布袋罩著,尚看不到樣子。
店門很開闊,牌匾與左右楹聯皆是小沈掌櫃從陳二公子那裡聽到訊息後,特意問了店名在衢州府做好送來做賀禮的。此刻因為尚未開業,同樣暫被紅綢遮擋。
店門兩側是明亮的新式窗戶,就是桑榆家裡用著的那種,只不過為了採光明亮,做得更長更大,還特意釘了木柵欄做安全防護。店鋪窗前空地還立有一塊巨大的木質展板,暫時還沒有張貼什麼告示內容。
進了店門,正對面便是設的財神位,供奉的是武財神關聖帝君,面向大門,既能鎮壓邪祟又可招引財運。供桌上正中擺放了陶土香爐,桌椅都刻意繞開供桌前方擺放,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