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的猶豫彷徨早存不滿,便站起來放了一炮,說:“大敵當前,華北晉綏形勢危在旦夕,同志會定的任務若不以抗日救亡為前提,那麼這組織就形同虛設,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他的這番話,與會人員聽了,受到很大震動。
本來,閻鑑於山西各舊團體暮氣沉沉而無活力,不能適應他的統治需要,已將其大部取締,選擇其中部分“優秀者”,加上他的姨侄梁化之吸收一些人成立了“自強救國同志會”,自任會長,省主席趙戴文任副會長,下設高幹委員會,由梁化之任總幹事,內隸青年、工人、民眾、婦女、商人等5個委員會,其主任幹事分別由劉岱峰、郭挺一、張文昂、傅晉媛、徐培峰擔任。主要任務仍是宣傳“物產證券”“按勞分配”“土地公有”等閻氏學說,由於換湯不換藥,陳腐氣一如既往,工作上仍是死水微瀾。
戎子和的激烈言辭,閻錫山儘管感到有些突然,卻與心中有些想法不謀而合。他不禁對這個青年人另眼相看。
“新能存在,舊必滅亡。”閻錫山近日常唸叨這句口頭禪,很使一些人惶惶不安。特別是王靖國、孫楚、薄佑丞這些舊派人物,感到無形的壓力。他們搞不清閻老漢心裡賣的是什麼藥。
當時,深入閻錫山機構的宋劭文、杜任之、劉岱峰、張文昂等革命同志,認為軍訓會4個連的力量太少,要抵擋日本進攻山西,必須擴大力量。這話傳到閻錫山的耳朵裡,他同意重新醞釀一個組織。
1936年7月,由幾個地下工作同志秘密研究,由宋劭文起草了方案,擬成立“山西省抗日救國同盟會”。當方案送閻錫山審定時,閻說:“這個名稱不好,太原的日本人要找麻煩的。”於是提筆劃掉了“抗日”二字,改成了“犧牲救國同盟會”。其實,“找麻煩”一說,不過是個幌子,因為太原還有日本人的特務機關,閻暗中與之還有勾搭,不到萬不得已,還不能公開撕破臉面。
7月,全國人民抗日情緒日益高漲,有些進步人士提出,應乘學校放假機會,組織青年抗日訓練班,枕戈待旦,準備抗戰。閻認為,這個意見很好。於是,在國民師範辦起了“山西青年暑期健身團”,由各校學生和從前解散的各社團中抽出四、五百人參訓,共有7個隊,訓練內容主要是閻錫山的《物勞學說》及政策主張,也有左派人士講授革命理論與時事政治。訓練兩個月後,大部分成為“軍政訓練班”的幹部。而日後絕大部分培養出來的人,為我黨犧盟會所掌握控制,成為犧盟會和新軍的幹部。
第二章 新派的崛起(2)
海子邊,當時又名中山公園,是太原最早的公園。園內著名的文瀛湖波光粼粼,是“太原八景”之一的“ 水煙波”。自清末以來,一直是太原市民閒暇遊覽的風景勝地。
自近代以來,海子邊也一直與變幻莫測的政治風雲緊密相連。
1912年,孫中山曾來太原,在這裡發表了著名的施政演說,宣傳除舊佈新、平等幸福的共和宗旨。1919年5月, 為了聲援北京學生髮動的著名的“五。四運動”, 太原的十一所大中學校在海子邊召開反帝愛國大會,憤怒聲討日本帝國主義,抗議北洋軍閥的賣國罪行,並帶動商界舉行了罷市。 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 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救亡的號召影響下,太原學生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愛國熱潮。不少政治活動就是在這裡的文瀛湖畔舉行的。
1936年9月18日,太原市海子邊盛況空前。學生、工人、農夫、商民萬餘人湧入會場。人聲鼎沸,群情激昂,連賣紙菸、冰棒的小販也駐足觀望。
在共產黨地工人員的暗中策劃組織下,這裡召開了“九一八”五週年紀念大會,正式宣告“犧牲救國同盟會”成立。張文昂主持大會,戎子和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講話。會上散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