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長時間,還得虧你在任時,曾經大力翻新的縣城,要不然的話,我們怎麼能夠硬抗一萬叛軍長達半個月的時間。末將得替弟兄們給你磕個頭。”

秦之初連忙扶住作勢yù跪的百戶,“貴縣,將軍,客氣了。寧清縣能守住不丟,兩位當為首功。回頭,本縣見了討逆元帥,一定會據實稟告,為二位請功。”

“多謝秦爵爺美意,我等愧受了。”

那縣令、百戶一聽,又驚又喜,他們都是擁護太子正統的,要不然的話,在一萬叛軍壓境的時候,就開城mén歸降安南王了,只是他們位卑職微,根本無緣得見太子,要是秦之初能夠幫他們在智屏郡主那裡留下個印象,將來再傳到太子的耳朵中,那就實在是太好了。

至於秦之初能不能做到這一點,他們是一點都不擔心。他們也知道智屏郡主一心向道,乃是得道高人,秦之初也是仙師一名,兩人有所聯絡,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秦之初也想jiāo好寧清縣的現任縣令和百戶,所謂縣官不如現管,他們倆掌握著寧清縣的民政、軍政大權,真要是有心在寧清縣搞破壞,勒令百姓毀掉給他樹立的長生牌位,他在明面上還真的沒有什麼辦法制止。

另外,秦之初還想往寧清縣臨時派駐幾個屬下,幫著寧清縣一起守土,確保寧清縣不被安南王的叛軍攻陷,這也需要得到本地縣令和百戶的配合才成。

“秦爵爺,請到縣衙喝杯茶,歇歇腳吧。”寧清縣縣令躬身邀請道。

秦之初點了點頭,轉過頭來對劍眉道長說道:“麻煩道長替我在這裡鎮守,一定要讓大家把叛軍剿滅乾淨,不留後患。定如,你陪我去縣衙吧。”

秦之初、定如隨著縣令、百戶下了城牆,往縣衙走去。很多百姓都聞訊從家中湧了出來,jī動萬分地看著秦之初,不少人都流出了淚水。

“太爺,你可回來了。”

“我就知道太爺不會丟下我們不管的。二狗子,你還說給太爺樹長生牌位沒用?看到沒?太爺回來救我們了。”

……

從城牆到縣衙那裡,也就是兩三里路的樣子,就這點距離,走了有半個時辰,剛剛從兵禍威脅下脫困的百姓實在是熱情,雖然有衙役、軍士設防,但還是有不少人衝過防線,要跟秦之初打招呼,請安問好。

秦之初等人到了縣衙,就見所有的縣主薄、六房典吏、土典吏等人都出來迎接。這些人當中有不少都是秦之初主政期間提拔的,現任縣令發現他們都不是庸才,都是治政的能手,也就沒有更換。這些官吏全都念秦之初的情。

“太爺,你還記得我嗎?”一名穿著明顯跟其他人不一樣的官員擠了出來,jī動萬分地看著秦之初。

秦之初呵呵一笑,“洪大頭目,本縣是那麼健忘的人嗎?”

洪甘霖訕訕一笑,“太爺你現在官越做越大,都是爵爺了,名高位顯,卑職還真擔心你忘了我這個小人物呢。”

洪甘霖乃是寧清縣本土土著的大頭目,是秦之初到任之後,將號稱寧清縣三大患之一的漢民和本土土著的長年累月的衝突,以雷霆手段平定下去。之後,更是向朝廷請示,提拔他為寧清縣有史以來第一位土典吏。

自洪甘霖以下,所有的本土土著都對秦之初感恩涕零,心悅誠服,如果不是故土難捨,洪甘霖甚至都有把本土土著都遷往永|定縣的打算。

眾人一起進了縣衙,寧清縣知縣和百戶都讓秦之初坐主位,不過秦之初還是很堅決地拒絕了他們的提議,跟寧清縣知縣昭穆而坐,其他人依次坐在了他們的下首。

“貴縣,目前寧清縣情況如何?縣城的危局已解,但是其他的村鎮呢?需不需要本縣派人幫你處理一下?”秦之初說道。

寧清縣縣令說道:“下官求之不得。另外,秦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