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三省井”碑矗立於三省莊。素有“一井壓三縣,一藤爬三省”之說。該鄉東至孫集行政村的劉壩自然村,西至陳集行政村的大吳莊,東西長20公里。
全鄉轄九個行政村,56個自然村,與黃海省豐縣、膠東省單縣相毗鄰,人口2。5萬,耕地面積34100畝。是淮陽省北部平原上非常普通的一個窮鄉,這裡人均耕地絕對足夠多,刨除村鄉機動地樹地,人均也可以達到五六畝。
只是單純憑藉這麼一點土地,別說是發家致富,就是養家餬口都很勉強。鄉里的很多壯勞力都出門打工,賺點外快,補貼家用。實際上這樣的鄉下,讓村民出外務工,倒也不是為一項富民措施。
作為一個內陸省份,淮陽省從改革開放以來,就是勞動力輸出大省。為淮陽省賺取了大量的勞務費,同時,那些高檔人才也都流失異鄉,這未嘗不是淮陽省經濟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
劉家樓鄉鄉政府駐地,劉家樓村新任村官助理黃路,是淮陽省大學經濟系高材生,立志於“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只是在學校中學到的那些東西,和村上根本沒有任何交集,這讓黃路很是苦惱。
簡單吃完早飯,劉楓就找上了黃路,小夥子住在一個簡單的民居里面。拾掇的很乾淨,沒有很多單身漢的垃圾,也沒有很多的怪味。
如果換做是劉某人,他經常會買回來一大堆內衣褲和襪子,隨時換掉。讓劉楓洗衣服,按照蕭媚兒的說法:“那可是幫了洗滌劑廠家的大忙!”
劉某人向來不以為恥:“我這也算是為產業進步做貢獻!”
眼前清爽的感覺,讓劉楓很欣賞面前的小男生:“聽說你來這裡快一年了,怎麼樣?住的還習慣嗎?”
黃路苦著臉說:“住的好壞倒是無所謂,我們下來早有心理準備,可是不能夠給劉家樓村的村民找到致富的途徑,這才是最讓我痛苦的事情。”
“喔?怎麼個情況?我們聊聊。”
黃路給劉楓面前放下一壺茶,坐在對面嘆口氣:“這裡既沒有山也不靠水,村屬範圍內,也沒有任何的礦產資源。想要搞蔬菜大棚,距離中心城市太遠,道路條件也不好。
您來的時候,想必也親身感受過那條土路,那樣的道路環境,等到蔬菜運輸過去,無論銷售價格還是質量,都沒有辦法和郊區蔬菜媲美。
搞養殖業吧,這裡土地生產的糧食,除了繳納公糧的,也就是夠人吃馬用,再想養豬養雞養鵝,實在是有點勉強。我也嘗試過為這裡招商引資,可是;;;;;;”
第709章 地方官
劉楓靜靜的聽著黃路訴說著自己的苦惱。這是一個有追求的年輕人,劉楓忽然發現,以自己不到三十歲的年紀,在這些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面前,居然有一種“老了”的錯覺。
兩個年輕人在黃路的小屋聊了很久,直到村上有人來找黃路:“黃路,你們那些大學生都來了,在村委會,等著你呢!”
上午在村委會,課題組的成員和黃路幾位大學生村幹部繼續座談,這些人都是和黃路先後來到劉家樓鄉的,每個人都懷揣著夢想,但是一年來的現實,讓這幫年輕人變得沉悶了很多。
在劉楓看來,這反倒是好事,農村工作原本就是枯燥乏味的,沒有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就會把工作流於浮華,很難為當地老百姓做出真正的貢獻。
這未嘗不是一種人生的積累和磨礪,有了這一段人生體驗,撐過來的,肯定會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這一點劉楓堅信不疑,以往的經驗證明,必要的磨礪是年輕人迅速成才的捷徑。
黃路這一年來,對劉家樓村做過細緻的調研,談話根本就不用看筆記本:“劉家樓村距離縣城湯山縣20。9公里,距離黃海省豐縣23。6公里、膠東省單縣32。7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