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果有了什麼想法,那一定是經過了仔細考量的,所以一定要讓我試一試。不要試圖說服我別做什麼,我不會善罷甘休的。如果試了,失敗了,那我也認了。”

李詠說自己總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並且固執得不聽別人的勸告,即使吃了虧,撞了南牆,照樣朝另一個南牆撞去。

在倔強和逆反之外,是溫柔的不忍之心,自童年開始想要逃離的想法縈繞在心間,但他到最後卻沒有走出疼愛的父母襁褓,依然回到家,回到學校,醞釀一個溫和的合理的逃離。這個機會隨著高考的來臨而到來。

1987年,李詠將要參加高考。由於高中成績並不如意,而當時一個要好的同學的母親是上海戲劇學院的老師,她覺得李詠的外形和天分不錯,既然文化成績不甚了了,不如另謀他途,於是勸說他去考上海戲劇學院,李詠欣然接受。這個同學的母親於是成了他的老師,開始為他上課,做一些基本的訓練;而同時她又給李詠找了一個進行朗讀訓練的老師,這個老師覺得他嗓音條件也不錯,而他本人是畢業於廣播學院的,於是又給李詠提供了一個新的建議,建議他去考廣院。

上院與廣院並非魚與熊掌的關係,李詠左右為難,而自己對將來要學什麼專業也沒有清晰的想法,於是也含糊地答應了。據說這位老師愛才心切,在時間很緊張的時候,自己掏了5塊錢為李詠報了名,李詠成為廣院新疆考區的最後一撥招生考試的最後一名考生。

有人說李詠的聲音兼具有柔和與厚實,乾淨與明亮,他在舞臺的語言表演充滿了表現力,這似乎註定了他與北京廣播學院的緣份。

李詠的自述與上述說法有所出入,建議他考廣播學院的人不是什麼老師,而是他姐姐的一個在電臺任播音員工作的同學。“很偶然、很偶然的一個機會。我姐姐的一個同學是電臺的播音員,跟我說:你嗓子不錯,詩讀得不錯,你可以考一下廣播學院。廣播學院?我說:那多難考呀!那都是播音員呀!不得了!新疆那年考了6天,我是最後一天的最後一位考生。因為我家離得比較遠,也沒有出過那麼遠的門,倒了好幾次公共汽車去那裡考試,老師們都準備要走了。我來了以後老師們都很疲倦了,說:你就朗誦一段吧。然後我就朗誦了一段,我覺得發揮很一般,因為挺累的。老師說:好吧,那你就回去等通知吧。我一聽這話心裡就涼了,按理說,如果覺得這個學生有希望的話,應該說:喲!不錯呀!要不然你再來段別的。一聽‘你回去等通知吧’,我心想這事可能就算是過去了。到最後,一層、一層、一層的通知都到了。”

那次“很偶然、很偶然的機會”來自一次朗誦比賽,因為是代表學校參加的比賽,家裡人也十分關心,李詠的大姐還請了她的那位在烏魯木齊電臺當播音員的同學,請他給李詠指點指點。指點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由老師先朗誦一遍,用雙卡錄音機錄下來之後,李詠再跟著這名播音員朗誦一次。李詠對自己的朗誦效果很滿意,“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聽了老師的示範,再聽了我自己的錄音。不瞞你說,我明顯地覺得我比老師的感情真摯。”這位給他指點的播音員雖然沒有誇獎他朗誦的感情處理恰到好處,卻讚譽了他的嗓音,啟發他報考廣播學院當播音員,並說:“將來至少能進自治區電臺。”

六、叛逆的青春,在自閉與逃離之間(3)

考試流程有點複雜,要先經過專業初試,之後再複試,然後還要參加高考。好事雖然多磨,但至少工夫不負有心人,讓李詠如願以償。

實際上,李詠不但參加了北京廣播學院的考試,同時也參加了上海戲劇學院的考試,最後,上海戲劇學院的通知先於北京廣播學院的通知郵遞到他家,但由於家裡人的堅決反對,認為進了上海戲劇學院,以後就只是個話劇演員,這沒有什麼前途,李詠聽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