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覺得這簡直是霸王條款,也有人覺得蕭景鐸所做所為沒什麼可指責的,官府出材料和渠道,繡娘安心刺繡即可獲得一半利潤,這個辦法利人利己,而且另一半錢並不是成了蕭景鐸私庫,而是歸到縣衙的公庫中,日後修繕道路、擴建市集等又會回到百姓身上,何樂而不為?

所以爭吵了一番後,有人離開繡坊,而更多的人卻留了下來,簽下了五年、十年契約不等。

而這個契約對陳詞是無效的,蕭景鐸深知陳詞才是繡坊中最重要的人,正好這幾日朝廷的、刺史的獎賞都已送達,蕭景鐸分文不取地將獎賞轉給陳詞後,趁機和陳詞談起了日後的打算。

好在陳詞感激蕭景鐸的救命之恩,所以很乾脆地應下,在繡坊裡的繡娘沒長成以前,她會呆在繡坊裡教習。自然,蕭景鐸開給陳詞的待遇也是極好的,除此之外,蕭景鐸也沒有用主僕契約約束秋菊、惜棋兩人,只要有空,蕭景鐸也樂於讓她們倆繡些小件,給自己攢些私房錢。

將繡娘們拴住之後,蕭景鐸轉而去安排送貨隊伍的事情。拖了他主動獻策的福,戎州刺史和成都府刺史對蕭景鐸印象很好,所以蕭景鐸毫不費力地租到了兩地的店鋪。蕭景鐸打算在成都府和戎州兩地開官店,專門賣晉江縣出產的繡品,自產自銷能賺更多錢不說,最重要的是能拯救幾乎結了蜘蛛網的縣衙庫房。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縣衙公庫還是那個半死不活的樣子,蕭景鐸就是三頭六臂也做不出政績。只要雙面繡帶動了晉江縣經濟,能給縣衙帶來新的收入,那麼他才能施展拳腳,做出更多實績。

官店需要靠譜又伶俐的人去經營,路上送貨也需要人手,光這些事情就夠蕭景鐸忙了。連著一個月,蕭景鐸都在尋找合適的人手,以及敲定協議。

最後,成都府和戎州的兩家店鋪分別包給兩戶人家,一戶已經經商了三代,另一戶雖然剛剛起步但擴張極快。蕭景鐸懶得聽這兩戶人家如何抬高自身貶低對家,只是明明白白地和他們說好,他們每年的酬金和店鋪的利潤有關,每月利潤一貫他們的酬金是一個檔,十貫是另一個檔,若是今年做的不好,那麼明年就會換人,晉江縣雖然小,但是做生意的人倒還不缺。

選好掌櫃後,蕭景鐸就完全放手,讓他們自行選擇跑堂和夥計,但是為了防止掌櫃裡應外合期滿官府,兩地的帳房都從官府裡派。

為此,縣衙裡的人手一下子少了許多,現在縣衙多少有了些閒錢,蕭景鐸不再猶豫,立刻朝外面招了許多雜吏回來。

除了掌櫃,每月送貨的隊伍也是一個難題。如今盯著晉江縣的人不少,路上指不定有多少打劫的人,送貨隊伍一定要足夠強悍,這才能順順利利送貨,然後再將錢平平安安地帶回來。蕭景鐸第一次感謝晉江縣民風剽悍,在百姓的推舉下,他還真找到好些悍人。

送貨光有打手不也行,機靈認路的,能言善道會拉關係的,包括替官府監視兩地掌櫃的人都不能少,這顯然是個長期活,一時半會很難挑出最合適的人,蕭景鐸只能讓一邊讓他們送貨,一邊慢慢調動。

馮屠戶因為力氣大、嗓門亮,再加上是蕭景鐸信得過的人,早就停了自家的豬肉生意,四處地替官府跑起腿來。馮屠戶本來內疚馮家時代殺豬,斷在他這一代是不是不好,但架不住馮嬌一個勁攛掇,再加上跑商送貨確實來錢快,所以馮屠戶沒糾結幾天,就坦然接受了新的任務。

馮屠戶走南闖北,眼睛變得越來越精亮,整個人飛速地蛻變起來。不止是馮屠戶,晉江縣內其他人也飛快地變化著,蕭景鐸的到來宛若一個契機,迅速給這個這沉靜如一潭死水般的縣城帶來了驚人的變化。

「縣令。」主簿跪坐在蕭景鐸下首,笑容滿面地拿出最新送回來的帳簿,指著總收入一欄給蕭景鐸看,「這是這個月的帳本,縣衙又得了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