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威脅論”開始在國際上蔓延,這更加使中國的國際環境處於惡劣的形勢。美國駐蘇大使湯普森給美國國務院的備忘錄聲稱:“中國人正在提倡以更好戰更咄咄逼人的政策反對西方,特別是美國。我們肯定不應站到中國人一邊,同蘇聯人相比,他們倡導一種至少在短期內對我們更危險的政策。”
第二百八十三章 逃港風潮
美國總統肯尼迪也注意到了中蘇之間的變化,他在對nbc電視臺晚間新聞節目主持人切特亨特利和戴維布林克利說:“中國的領土是如此之大,就象一個巨大的龐然之物一樣,屹立在邊境之外,越南民主共和國如果倒向他們,那將會為他們在馬來亞、泰國、寮國等地開展游擊戰爭提供有利的地理條件,而且,也會給人們造成深刻的印象,即東南亞的發展趨勢將掌握在中國的手中。”
自從肯尼迪就任美國總統,將“大規模報復戰略”改為“靈活反應戰略”,便要求部下研究毛zd的著作,尤其是游擊戰的理論,以求能找出破解以弱勝強人民戰爭的策略和方法。他曾對他的妻子傑奎琳說,毛zd把軍人與人民的關係比作魚兒與水的關係,多麼巧妙。傑奎琳聽後哈哈大笑。
兩越戰爭雖然告一段落,但美國依然擔心東南亞局勢的安全,中國將要或者已經在支援馬共、緬共、越共等**組織,這是可以確定的事實。而越南王國和柬埔寨、寮國則處於首當其衝的第一線,南洋聯邦作為東南亞穩定的柱石地位更加突出出來。
美國在派出地面部隊的決策上一貫謹慎,相對於美國兵的生命,他們更喜歡出錢出裝備。這便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南洋聯邦的一些要求,包括一些關鍵軍工技術的轉讓和買賣。當然,南洋聯邦作為亞共體最有實力的國家,也承諾將負擔起成員國的安全。
而在一九六二年,南洋聯邦和中國的關係出現了意外的坎坷,這使美國暗自欣喜,對於南洋聯邦同中國的貿易,以及南洋聯邦承認中國,美國一直心懷不滿,只是要依靠南洋聯邦,又怕逼迫使得南洋聯邦向“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才沒有發作。現在,中、南兩國爆發了糾紛和爭吵,自然順了美國人的心思。
南洋聯邦與中國的貿易打著民間交往的旗號,一直進行得很平穩,而在香港則設有一個大機構,其實質是具有官方性質的辦事處。而中南兩國的糾紛就是這個辦事處向上彙報的“逃港”風潮所引起的。
進入60年代以後,中國的“大躍進”惡果全面迸發。當時,珠三角一帶的老百姓為了解決糧食短缺問題,紛紛致信香港親友求助。香港親友便把食物裝入鋅鐵盒子密封起來,用毛巾或布把盒子包得嚴嚴實實,寫上姓名地址,透過郵局寄回大陸。然而,國內政府出於政治考慮,一度下令禁止郵包入境,於是所有的郵包全數折回香港。人們沒有飯吃,自然就尋思著往外跑。
更為重要的是,港英政府從一九六一年三月開始實施了新身份證申請政策(俗稱“抵壘政策”)。新政策規定,給予那些可以成功抵達市區而又有親戚朋友接濟,加上本身具有工作能力的人士簽發香港身份證。這樣的做法,是港英政府為了解決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勞動力短缺所提出來的,但實際上相當於變相地承認了非法移民的“合法”身份。
而一九六二年的“逃港”**,主要發生在那年的五月份以後,因此,當時的香港媒體曾以“五月大逃亡”冠之。據記載,單是在五月十六日那天,便有五千多人,由新界邊界地區剪破鐵絲網湧入香港。
當時,在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