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 港島,非是你城(第2/3頁)
章節報錯
,共同控股,各百分之五十。
這樣也好,將來電影基地做大,還可以收租,供其它公司使用。
只要將港島的影視資源都引來,就連影業陷入頹勢,依舊能保證公司收益。
霍官泰頷首:“阿賢,高見啊。”
“最近陸運濤有沒有新電影?”
何定賢笑道:“在拍一部叫做《四千金》的戲,很快就會上映。”
這部戲有四個女主,個個十幾歲,青春可愛,長相靚麗。
“一定去看。”
霍官泰挺喜歡陸運濤的戲。
而港島電影在發展初期,一直是以國語電影為主。港島電影即粵語電影,其實是一個錯誤印象。因為國語傳播範圍最廣,受眾人群最廣,粵語反之圈定了受眾人群,不得不接受更低的市場度,或者花高價翻譯、配音。
在沒有配音技術,和識字率低的情況下。
粵語更是天災。
何況,早期很多導演是上滬、內地人。
根本不會粵語。
加之,抗戰時期,南京方面明令禁止方言電影進口內地,更導致港島粵語電影凋零的不剩幾張,甚至能出現一年零張粵語片的情況。要知道,兩地電影市場可是互相開放的,港島電影本就嚴重依賴內地市場。
“粵語電影”的起源,則是港府及一些國家,有意限制國語片進口,等到七八十年代海外版費大增,成為電影公司的重要收入時,粵語片的發行量才大大增加。
但統計一下各片場的製片量,國語電影都是遠超粵語電影。所以,港島電影以粵語為主流,其實是一個時代分叉,當內地市場變得強勁時,自然會以國語為主。
而港島作為向外輻射的視窗,一直僅擔任東南亞製片基地,內地一旦恢復經濟,便會誕生出自己的製片基地。港島影業想要輝煌下去,唯一的機會就是開拓海外,打進歐美。
港島影界最引以為傲的李曉龍,拍攝電影實則都是以“國語”發行。雖然,國語不太標準,是後期配音的,但足矣說明一些事。
“家城。”
“伱花錢,別人都是嘴上奉承,並沒有真心實意的想要結交。”莊明月穿著一身旗袍,雍容華貴,一看就是出身大戶人家。李家城穿著西裝,站在角落,低聲道:“世界上沒有白花的錢。”
“如果我不拍到底,別人只會笑我,現在我拍到底,他們除了笑我,還會敬我。”
當初的窮小子已經搖身一變,不僅成了老闆,還娶了表妹。
莊明月卻長嘆口氣:“下個月有一批賬要結。”
“你又想競標北角的工業大廈專案。”
港府有很多新建規劃推出,地皮漸熱,一年三漲。
這座城市逐漸有高樓建起,屋村改造,愈加現代。
李家城老早就想著進地產行業分一杯羹,但滙豐顯然不會隨意投資,會在一眾棋子中層層篩選,經過千挑萬選,才會對其中幾個下重注。這毫無疑問是在養蠱,沒點本事怎能脫穎而出,成為蠱王?
“不用怕。”
“這筆錢結完,再找銀行貸一筆,過兩個月會有回款。”李家城道:“南洋塑膠市場還很火熱,工廠不缺訂單,今天的事情傳出去,或許工業大廈的事就有戲了。”
敵人的仇恨。
是忠誠的證明。
李家城心思精明,早就猜到鬼佬的意思,常常主動配合,已經愈加得到鬼佬喜歡。這時,楚韻楠端著酒杯,來到兩人面前:“李先生,莊夫人。”
“感謝兩位對慈善事業的支援。”
李家城舉杯笑道:“多謝楚小姐。”
“不用。”
“有時間管好自己老婆。”楚韻楠敬完酒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