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攤曬,等李玄走遠後,自言自語的回了一句:“大白天說夢話,萬里無雲,怎麼會有雨?”曬完麥,老農即出門辦事去了。

雷暴雨來臨了,老農正在外邊辦事,趕緊往家跑。剛跑到半路,瓢潑大雨把他的麥子沖走了……

同村的人都看到了這戶老農的損失。從此以後,人們更感到他是神人了。

從此,在當地當時沒有廣播電視,沒有天氣預報的情況下,收,種莊稼看天氣,就去問他?什麼時間有雨?什麼時間沒雨?由於他測算天氣比較準確,給當地農民做了不少好事。挽救了好多損失。

即因為他的測算準確度高,人們認為他簡直是神了,天上的事情他都知道,真是活神仙。其實李玄就是活神仙,他是文曲星轉世,人們哪裡能知道?

李玄平時性格溫和,平易近人,不拘小節,但他對人誠懇,能言善辯,而且經常引經據典,人們都特別喜歡他,歡迎他,稱讚他。說他能恰會算,前知千年,後曉八百,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越傳越神。

乾脆當地人,給他送了個雅號—-活神仙,李大仙……

這時的李玄已在豫東大地赫赫有名。

欲知後事

請看下章

………【第三十五章 李玄趕考】………

順治皇帝平定了天下,統一了中國。國家要建設,朝廷和地方到處急需人才。順治帝特別對於山林隱士,象李玄,顧炎武,黃宗儀,王夫之等!這些有名的才子,倍受歡迎。順治皇帝親筆御旨,直接點名召入到皇上身邊所轄的部門任職。

其實,順治皇帝對李玄早有耳聞,河南鹿邑李連寨有個才子叫李玄,即命人尋訪上朝保駕,提議就任文華殿大學士之職,官居四品,留任皇帝身邊隨時為皇帝提供有關方面的的諮詢。

再說李玄接到玉旨,看到皇上召他就任文華殿大學士。

李玄想了想:“我早有此意,為國家效力為人民造福,是我李玄應盡的義務。但我不能這樣去,白送的官我不要,要靠自己的真本事,我要參加殿試,考取功名。這樣朝臣心服,人民心服,皇上也體面。我個人也心安理得。”

朝廷來史回去覆命,把李玄所講之話,一字不漏的報於皇上。順治皇帝聽後大喜,不但不怪罪李玄抗旨不尊,反而大加誇獎,吩咐;要遵照其個人的意願。

順治皇帝透過李玄給官不要,憑自己真本事的典型示例;決定在全國內,為願意效忠大清朝的漢族儒生開闢做官的道路……

具體做法;繼承明朝的科舉制度,開科取士,使讀書人能夠實現學而優則士的願望,同時,在朝廷及地方官制,在各級衙門多用些漢人,借一體現滿漢一家。

順治皇帝還根據李玄的示例,頒佈了新的科舉規定,給於滿、蒙、漢各族讀書人,以同等的錄取機會。每科按規定比例,錄取人才。科舉考試,每三年一次,在秋天舉行。

再說李玄等到科舉考試大比之年,直接到北京城參加殿試。也就是第二年的秋季,是殿試時間。

李玄提前做好了準備,帶上行李,有一名家人拌隨;順著渦河大堤直達東南。頂著烈日炎炎的盛夏,那一日晴空萬里,烈火般的太陽掃盡清晨渦河大堤上珍珠似的露珠,樹上調皮的葉子漸漸打成了小卷兒,但渦河大提上仍是一片綠的生機,這一切,都是因為大自然給它披上了夏日的盛裝。

李玄首先來到鹿邑縣衙門辦理身份證明,再從鹿邑縣衙到歸德府蓋印,一切完後,繼續趕路……

走到民權,天氣悶熱,行走困難,天氣有點不正常,找個樹陰休息一會。

李玄早年對天文氣象學研究彼深。他掏出測算工具,儀器、測算出了今天天氣,在午時三刻有暴雨來臨,雨量過大,有淹水的可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