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雙重鄙視(第1/3頁)
章節報錯
夜深時分,禮部尚書毛澄在內苑值房裡看著大臣們遞上來的奏疏,關於朱厚熜是否該尊孝宗皇帝為皇考。
毛澄今年都六十多歲了,但精神很好,他身形清瘦,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樣,但私下裡他是一個很隨和的人,在同僚之間的口碑不錯。
得益於他們前期良好的溝通工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人提出反對意見,大傢伙一致認為朱厚熜就該尊孝宗皇帝為皇考。
毛澄的嘴角微微翹起,年輕人嘛還是太嫩,敢出來闖蕩社會,就要做好接受社會毒打的準備!
我們也不欺負你,就和你好好講講道理,這道理很簡單,叫做人多勢眾!
想到這裡,毛澄不免覺得有些索然無味,不是對手太弱了,而是己方太強了,無敵啊,寂寞啊,一種獨孤求敗的悲愴感油然而生!
什麼時候也能讓我品嚐一下失敗的感覺!
毛澄隨手翻開幾本奏疏,千篇一律,果然如此,誰會傻到在這個問題上挑戰六部九卿,去支援一個登基不到一個月的小皇帝!
毛澄伸了一下腰,準備下去休息,卻一不小心將一本奏疏掃落到地,他撿起一看,落款是張璁。
這不是那個剛分到禮部擔任觀政進士的傢伙嗎?毛澄一看到這個名字,首先就是一個鄙視!
無他,所謂的觀政進士就相當於後世的實習生,你一個才剛參加工作的實習生就敢對公司的戰略發展規劃指手畫腳,這讓你所屬的部門大佬怎麼看?
其次,張璁還是一個大齡進士,考了一輩子科舉,四十七歲才考中的進士,還是二甲出身!
作為科舉佼佼者的毛澄當即又是一個鄙視,他可是弘治六年進士第一齣身,一入仕途就是翰林院修撰,妥妥的人生贏家!
一份奏疏讓張璁得到了部門大佬的雙重鄙視,不用說,以後張璁要想在禮部繼續混下去,那是真的難!
這老小子會在奏疏裡寫些什麼呢?毛澄有些好奇,看一封奏疏也不過一盞茶的功夫,耽誤不了自己休息,他又斟了一杯茶,這才開啟奏疏。
“朝議謂皇上入嗣大宗,宜稱孝宗皇帝為皇考,改稱興獻王為皇叔父興獻大王,興獻王妃為皇叔母興獻大王妃者,然不過拘執漢定陶王、宋濮王故事,謂為人後者為之子,不得復顧其私親之說耳。
比有言者,遂謂朝議為當,恐未免膠柱鼓瑟而不適於時,黨同伐異而不當於理,臣固未敢以為然也。夫天下豈有無父母之國哉!臣廁立清朝,發憤痛心,不得不為皇上明辨其事。《記》曰:‘禮非從天降也,非從地出也,人情而已矣。’故聖人緣人情以制禮,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異同,明是非也。”
讀到這裡,毛澄的心猛然跳了起來,拿著茶杯的手更是不自覺地抖動起來,他繼續讀下去。
“漢哀帝、宋英宗為定陶王、濮王之子,是因成帝、仁宗無子,皆預立為皇嗣,養於宮中,嘗為人後。今武帝已嗣孝宗十七年(實十六年),“臣讀祖訓曰: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今武宗無嗣,以次屬及,則皇上之有天下,真猶高皇帝親相授受者也。故遺詔直曰:’興獻王子倫序當立。’初未嘗明著為孝宗後,比之預立為嗣養之宮中者,其公私實較然不同矣。”
“豈有此理,胡說八道!”毛澄一巴掌拍在書案上,差點沒把茶杯給摔了,待他回過神來,這才發覺自己渾身出了一層冷汗!
毛澄雖然言辭鑿鑿,但他知道張璁所言確實在理,而且說到了關鍵之處,只是這個大傻子是真敢說,難道不怕得罪滿朝公卿嗎?
“不行,須先想出一個對策,要是等明天小皇帝拿到這份奏疏,便能反將己方一軍。”毛澄想到,他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先把這封奏疏拿去給楊廷和等人看一眼,看他們有沒有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