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怎麼死的?

煤礦冒頂。

噢……這倒也是死得其所了。

狄小毛苦笑不已,眼前立刻浮現出那個如石碑一樣高大的身影和一張倔強的黑臉。

劉青說:人哪就是瞎活呢。聽說他這人當年鬧得省地縣三級不寧,和您還大鬧過好幾回呢。好不容易把煤礦奪回來,幹了不到兩年,卻死了。而且不是他一個人,兩個兒子也跟著一起死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唉,人哪真是瞎活呢!最後這句話,一連重複了好幾遍。

等狄小毛把改造方案交給孟永清,孟永清只點點頭裝了起來。劉青要請他們二位出去吃飯,他們都說有事,怎麼也不去,劉青便說,那我先走了,立刻離開了狄家。望著他的背影,孟永清搖搖頭說:

這個人哪,頭真夠尖的!

狄小毛笑笑:現在,這種人多的是,大概這就是現代觀念吧。你哪裡知道,許多年以前,他可是我們幹部隊伍裡公認最老實的一個人……哎,你的事弄完沒有,準備哪天走?

明天就走。我告訴你,在我這裡你已經銷了號啦,不過,我有一種感覺,姓白的對你的意見可是大著呢。

你怎麼知道?

我也說不清,只是一種感覺,你知道,我這人可是有特異功能的。說句實話吧,現在為官嘛,弄幾個錢是小事,可是一旦和主要領導鬧崩了,那麻煩可就大羅。在這一點上,我希望你一定注意,也算是老兄的一點忠告吧!

狄小毛只好苦笑:只怕這忠告來得有點遲了。

還有一句話,經過反覆查證,我們已經弄清楚了,寫那份舉報材料的你道是誰,是楊旭。他本人就在米氏集團當顧問,竟然連那個集團的老闆也被他告了一狀。我接觸了幾次,那個老頭很倔的,真不知他怎麼想的,也許真是堅強的黨性原則在起作用吧。

也許,大概是吧。

狄小毛應著,卻再也說不出別的話來。

《山海經》雲:其枕汾,其名日管涔之山,其下多玉,汾水出焉。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上講,匈奴皇帝劉曜曾陷居於此:劉淵族子曜嘗隱避於管涔之山,夜中忽有二童子人,跪日:管涔王使小臣奉謁趙皇帝。獻劍一口,置前,再辭而去。以燭視之,劍長二尺,光澤非常,背有銘日:神劍御,除眾毒。曜視之,劍隨時變為五色,後曜遂為胡王矣……

在民間傳說裡,這裡更是毗盧佛祖的道場,不僅層巒疊翠,急流飛湍,松奇石異,林海濤濤,而且山山建寺,寺寺敬佛,石洞相通,棧道相連,自古就是一個風物獨異的所在。在爺爺老爺爺的口口相傳中,這裡生過多少曲折動人的故事。比如臺駘治水。

臺駘是五帝之一少吳的後人,由於治水有功,歷代對他封了許多榮號,什麼昌寧公、靈感元應公、雨師、雨神等等,又建了好多祠來供奉他。再如公子扶蘇。據說趙高專權,胡亥篡位,命令大將蒙恬追殺公子扶蘇。扶蘇在幾個心腹部下的護衛下,穿越八百里秦川,跨過滔滔黃河,就一直走到了這裡,至今仍留下馬頭崖、箭雨坡、太子洞、試刀石等等遺蹟。

更多的則是狼煙四起的歷次大戰,比如漢武帝遠征匈奴,北魏孝文帝大戰突厥,宋代楊家將鎮守邊關,明末李自成大戰周遇吉,等等,往往講的人口唾白沫,眉飛色舞,聽的人噴噴稱讚,如痴如醉……只可惜這些年來新路未開,而原有的棧道皆毀,加上山巔風雲變幻莫測,往往一山分冬夏,一日見四季,雲霧之中又常出現各種海市蜃樓般的幻影幻象,弄得人常常入不得山,偶入者又往往有去無還,使這裡始終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鈔……

那個冬日,狄小毛在心情鬱悶中去爬這座家鄉的聖山,同樣是半途而廢,只遇到一座早巳毀壞的古廟。回到省城之後,他夜不能寐,起身披衣,挑燈翻書,才想到那古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