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地把菜品往難吃里弄。更何況原料雖然並不特別珍稀,但孔夫子曾有言在先: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朱門之家,自有種種手段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比方說其中一碗羊肉粉湯餃子,雖是平民百姓也常做的家常菜,烹飪起來,卻絕不簡單。
首先要把蘑菇洗淨熬湯,熬好後將其撈出備用;羊肉丁下鍋烹炒,水汽炒幹後放姜、蔥、蒜等調料翻炒,入味後將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然後用醋醃,再放入調和麵、精鹽、醬油;肉爛以後放木耳、黃花菜略炒,將清好的蘑菇湯加入,湯滾開後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以及香菜。這這鍋湯紅黃綠白黑五色俱全。香氣撲鼻,真讓人垂涎欲滴,食指大動。其餘菜品,亦大多類似。
楊昭在“吃”這方面之上,向來並不怎麼講究。尚書行署裡的廚師,根本是直接從洛陽城駐軍大營裡調過來的。其手藝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如此精緻菜品,那是萬萬料理不來。眼下這十多席的佳餚,卻是小王爺臨時通知了這洛陽城的地頭蟲,洛陽幫幫主上官龍而得來。上官龍本身當然不會做菜。但他名下有座董家酒樓,卻是洛陽城中所有老饕都趨之若鶩的所在。至於如今穿梭席間,為眾位賓客倒酒上菜的那些美貌侍女,卻與大廳中奏樂的樂師們相同,都來自洛陽城另一地頭蟲,洛陽首富榮鳳祥(實質乃魔門八大高手之一,真傳道宗主闢塵道人)名下產業曼清院。這曼清院是有名的銷金窟,美貌侍女以及出色樂工,當然是要多少有多少了。有這兩位幫忙張羅,向來給人印象更似軍營而絕不像王府的河南道尚書行署,今晚之中,竟也罕有地流露出幾分平日所無的富貴氣象。
楊昭之所以如此大張旗鼓地排筵設席,固然因為漢王與唐國夫人的到來,此外,更因為今日原來恰好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所謂“冬至”者,乃陰極之至,陽氣始生之日也。此日中,天上曦輪金烏之位置非東非西,反倒偏南。白晝短促,為全年之最,而日照影子之長,亦為全年之最。過此日後,即進三九隆冬,但白晝持續時間也由此逐漸增加,正合《易經》“老陰生少陽”之說,故此便有“冬至一陽生”之俗論。《漢書》中有言:“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因之稱為吉日。
自武王姬發建立大周朝以後,歷經秦漢魏晉等各朝,冬至日皆為朝廷法定之節。《後漢書》中有云:“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百姓皆在此日中祭拜父母尊長,為天子者,則須出郊舉行祭天大典。因此歷代之下,又有“冬至大過年”之說。
回想這一年多以來,楊昭在各地東奔西跑,總有各種各樣事情在身,忙個不停不休。不管上元抑或清明、無論中元還是重陽,這許多重要節日到來時,小王爺都無暇理會,更不用說專門進行慶祝了。可未曾想到,剛剛回到洛陽城的今日,原來就是“冬節”。恰好,又正逢漢王與唐國夫人也從太原到達洛陽(東突厥使團也一齊出發,但突厥人並無過冬節習慣,所以並沒特地在洛陽停留,趕路直趨大興去了),所以無論在情在理,身為主人家的河南王,便很應該設宴款待,以替遠來貴客接風洗塵,順便慶祝冬至才對。
所謂貴客,卻絕不僅只有漢王以及唐國夫人二位而已。燈火映耀之下,只見大廳內合共擺開了二十張酒席。當中主位之上,自然是河南王楊昭,他身後矗立著丫鬟小晴。左首側客位,第一席是在座眾人中地位最高輩分也最長的衛王楊爽;第二席是漢王楊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