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肩王楊林自從平定了漢王楊諒之亂後,由於積勞成疾,大病了一場。俗話說歲月不饒人啊,那個曾經叱吒風雲的白衣少年,年輕的元帥,現在已經是須發花白的老將軍啦。尤其因為多年四處征戰,風餐露宿,枕戈待旦,更是 讓楊林顯得有些衰老。再加上幾次受傷,對健康更是影響頗大,五十來歲的年紀,已經讓楊林感到了身體大不如前。

但是即便如此,楊林依然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不容許自己有半點的懈怠。長兄文帝楊堅,臨終前對自己的託孤重託,嫂嫂獨孤伽羅對自己的殷切希望,讓楊林一直言猶在耳,他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讓大隋朝一直興盛下去,只有這樣,他才有顏面在九泉之下,去見自己的兄嫂。

如今的大隋朝,雖然漢王之亂已經平息,四海安寧,百廢待興,楊廣新帝登基之後,逐漸平穩過渡完畢,政局穩定,一片祥和。但是楊林心裡卻有一絲隱隱的擔憂,總感覺這一切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平靜。

其實楊林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事情總是有根由的。楊林總感覺楊廣施政,雖然雷厲風行,極為果斷,卻有些急功近利,操之過急。大業元年,就興建洛陽東都,而且一年的時間就修建完成,每月徵調民夫多達二三百萬,如此繁重的勞役,百姓不堪重負。

接下來就開鑿運河,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河南、山東等地的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雖然這兩大工程,都是利國利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宏圖偉業,但是萬一引起百姓不滿,爆發民變,外部勢力趁勢發難,後果將是不堪設想。

楊林也曾進宮在皇上面前,提醒過皇上,但是楊廣表面上滿口答應,事後卻依然是我行我素,不見任何成效。接下來的事情,更是讓楊林感到憂心忡忡。

運河修到江都揚州的時候,皇上邀請自己和他巡遊天下。雖然並肩王楊林稱病請辭,皇上卻說,“王叔乃是並肩王,是和朕一起君臨天下的擎天柱國之重臣,王叔不陪侄兒同行,如何彰顯我大隋的浩浩天威?朕知道王叔擔心之處,王叔放心,朕巡遊天下之後,一定勵精圖治,讓大隋興盛發達,絕不敢有絲毫懈怠。”

楊林見皇上言辭懇切,自己雖然是一字並肩王,又是皇上的王叔,但畢竟是臣,還是要顧及皇上的顏面,便只好答應下來。

巡遊天下的一路沿途之上,並肩王楊林悄悄囑託長孫晟,派人一路上沿途微服私訪,探查當地官員,尤其是地方百姓的實際情況,結果讓楊林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想到,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各地百姓的生活慘狀,如此的慘不忍睹,並且楊林打算返回京師之後,一定向皇上奏明實情。

終於回到東都洛陽,楊林正在找尋機會向皇上上奏,還沒等到合適的機會,皇上卻下詔讓自己前往西都長安,並調集人手,修築長城。

楊林實在按捺不住,進宮求見皇上。楊廣召見了並肩王。楊林說道,“皇上,如今幾年來,為了修建東都,開鑿運河,徵調了太多的民夫,百姓勞役過重,已經難堪重負,而且耽誤了農時,致使大片良田荒蕪,各地的百姓,已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再這樣下去,後果極為嚴重,如今再次徵調百姓修築長城,恐怕難以為繼,還請皇上三思啊。”

皇上卻說道,“是啊,王叔所擔心的,朕如何不知?但是營建東都洛陽,使我大隋江山更加穩固,不再讓戎狄肆意侵擾,就危及我大隋根基,到時候王叔您坐鎮長安,朕在洛陽,咱們叔侄二人共掌天下,豈不是我大隋無憂矣?再說這開鑿運河,更有益於漕運,也使各地水利更加完善,乃是長久發展之計。等到王叔將長城修築完畢,我大隋便固若金湯,再不懼外患來襲,那時候我們叔侄二人攜手整頓吏治,休養民生,多則兩三年,少則一兩年,就又百廢待興,興旺發達啦。”

楊林說道,“皇上,凡事欲速則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