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兵敗受降,囚禁中離世!(第2/3頁)
章節報錯
是代表著大隋,又是您的王叔,顏面上也沒有損失啊,漢王,您就降了吧?”
誰知漢王聽後怒不可遏,竟拔出寶劍,走過來要斬裴文安,裴文安這時候也不甘心就此受死,反手一把奪過寶劍,壓在了漢王的脖子上怒道,“哼,王爺,當初你若聽從我與王頍之言,如何能夠導致今日的慘敗,是你優柔寡斷,難成大器,今日卻還想倒行逆施嗎?”
漢王怒喝,“反啦,反啦,你想造反不成?來人,還不給我將裴文安拿下治罪?”
裴文安哈哈大笑,對左右說道,“諸位,我們提著腦袋,跟著他漢王起兵舉事,實指望能夠成就一番大事,誰承想漢王他實在沒有成就霸業的才能,如今身陷絕境,城外也是我們自己的將士,並非死仇外敵,不如我們押著漢王出城歸降吧。”
手下眾將士這段時間,早就受夠了漢王楊諒的濫施刑罰,再加上身陷絕境,已無抵抗計程車氣,頓時一呼百應,跟著裴文安齊呼,“我們出城投降去啊!”
並肩王楊林,頭戴王冠,頂盔貫甲,身披錦袍,威風凜凜的立馬黃羅傘蓋之下,注視著清源城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只見清源城門大開,一隊人馬,打著白旗,緩緩走出城門,來到並肩王楊林陣前。漢王楊諒被左右將士按住雙臂,仍然咆哮不止。
並肩王楊林見了,大喝一聲,“楊諒,你看看你自己這瘋癲的樣子,哪有一點王者之相,簡直成何體統,還不趕緊過來,叩見本王。”
並肩王此言一出,漢王楊諒頓時安靜下來,掙脫了束縛,頹廢無力的走到並肩王楊林馬前,雙腿一軟,跪倒在地,將額頭貼近地面,哭著說道,“王叔,侄兒楊諒,叩見王叔。”
漢王楊諒從備受先帝楊堅寵愛,分封幷州五十二州之地,“自山以東,至於滄海,南拒黃河,五十二州盡隸焉。特許以便宜,不拘律令。”集草屯糧,私募士兵,本以為身居精兵之地,可以趁楊廣初登帝位,根基未穩之時,可以一爭天下,縱然不成,也可稱霸一方,結果卻功敗垂成,只能選擇投降。
楊諒本來兵多將廣,手下也不乏驍勇善戰,頗具軍事才能的戰將,自己卻志大才疏,沒有統率雄兵之才,更無掌控局勢之謀略。早在之前的兩次率兵出征的經歷,就證明了這一點。
開皇十八年,高句麗嬰陽王高元,率騎兵一萬多人進擾遼西,被營州總管韋衝擊退。二月,隋文帝楊堅有意鍛鍊漢王,命楊諒、上柱國將軍王世積為行軍元帥,周羅喉為水軍總管,率領水陸大軍三十萬,進攻高句麗。 可惜這次楊諒出師不利,強渡遼水又時逢雨季,軍中疫病流行,無奈之下,楊諒無功而返。
開皇十九年,突厥侵犯隋朝邊境,隋文帝楊堅再次啟用漢王,任命楊諒為行軍元帥,想讓他率兵攻打突厥,但楊諒竟然飲酒誤事,又以身染疾病,最後竟然未去臨陣統兵,視戰事如兒戲,先帝楊堅寵溺之下,也竟然沒有責罰楊諒。
王頍的諫言,趁朝廷大軍反應不及時,集中所有兵力攻入關中,佔據京師,一次徹底摧毀朝廷軍隊的反擊,另外一種就是各地自立,堅守不戰,打消耗戰,不成功也可據守幷州之地,獨霸一方。還有裴文安的計策,都是採取騎兵突擊,速戰速決,楊諒卻自作聰明,採取了折中的辦法,結果貽誤戰機,並肩王楊林趁機組織人馬,粉碎了楊諒的五路人馬,導致後來陷於被動,最後慘敗投降。
楊諒被押解回京師,眾臣上書皇上楊廣,要求斬殺楊諒,消滅其黨羽。皇上楊廣卻說:“始終是兄弟,實在不忍心,就免其死罪吧。”於是削去王位為民,除其戶籍,楊諒和兒子楊灝遂都被囚禁,一年以後,楊諒在囚禁中死去。
正是:殷鑑不遠在夏後,自古立長不立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