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廢話了,因為其中每一個字都不是的了,再說廢話,長亭反而覺得對不起大家。因此在這裡,長亭說的有些多,但請各位見諒。 最後,長亭想說,沒有你們的支援,長亭走不到今天。 今天我會在書評區回答各位朋友的一些問題(也可能沒有人會提問題。) (本章完)
第234章 白馬寺
越往北走,葉如晦越不急,原意是要繞過都陽城的葉如晦在快要臨近都陽城的時候,忽然改了主意,原因是因為那無意和尚的一句話,那日坐在一方青石之上,無意僧人不緊不慢,緩緩開口,說了一句,“東越之變,自今日起。” 巨城都陽,天下聞名,擁有大小寺廟七十二家,號稱有僧人十萬,滿城更是皆為信眾,其中白馬寺作為東越地位中僅此於菩提寺的大寺廟,名聲在外,在菩提寺始終深居深山,不問俗事的情況下,白馬寺當即便成為這東越成百上千寺廟之,住持老方丈是一名法號覺塵年齡過百的老僧人,老住持主持白馬寺半生,更是年年禮佛大會都由這位老住持主持,未曾有過變端,老住持受過東越皇帝敕封,有國師之名在身,雖是虛職,但已然可見其在佛門地位。今日,老住持獨身站在新建的白馬寺門口等待一人,從清晨到午後,滴水未進。 白馬寺遭遇大難,全寺被毀,不過好在寺中經書猶存,僧人未遭大難,老住持當日便動全寺僧眾進行重建,加之官府也派人協助,過去半年有餘,白馬寺也算小建功成,初窺當年鼎盛氣象,而對於白馬寺生的一切變故,老住持卻從未提起過,甚至是導致白馬寺被毀的僧人覺心,老住持也只是讓寺中僧侶將其安葬,並無任何怪罪之意。而寺中武僧幾次請命要找葉長亭討個公道,老住持也都是竭力阻止,這讓寺中很多僧人不解,老住持也不解釋,一切隨緣而已。 老住持年邁,又無修為,半日未食又是久站,早已經是老眼昏花,此刻秋風刺骨,老住持站在門口更是搖搖欲墜,老住持嘆息著看著門口上那方牌匾上的白馬寺三字,微微搖頭,當年鼎盛氣象恍惚中還歷歷在目。 士子惜書,農人惜田,兵卒惜劍,本就是人之常情。老住持雖說年過百歲,但也不能免俗啊。 恍惚中,老住持聽見身後一陣腳步聲響起,艱難回頭,原來是僧人了悟,了悟身材高大,捧了一碗白菜粥,急匆匆小跑到老住持身後,微微站定,這才躬身說道:“老住持,都半日未吃了,吃點。” 老住持搖了搖腦袋,正要開口說話,了悟便搶先說道:“了悟知道住持在等人,可若是一點也不吃,客人來了,老住持卻倒了呀。” 了悟看了看老住持的瘦小身軀,勸道:“老住持,到底是這把年紀了,身體要緊,強撐不得了。” 老住持思索片刻,接過粥碗,喝了小口,抬起頭問道:“了悟,我不是讓你在藏經閣抄書嗎,為何這般快便出來了?” 了悟有些窘迫的說道:“老住持,我抄完《無量壽經》之後便去提筆抄《妙法蓮華經》,只是抄了片刻,便只覺得這卷經書難以理解,適才去問師傅和無心師叔,都不能為了悟解惑,了悟這才想到老住持,想請老住持為了悟一解疑難。” 老住持點點頭,開口說道:“《妙法蓮華經》原本是我佛親口所述,由佛國僧侶記載,流傳世間。原意是教導世人人,只要誠心,皆可成佛。不過幾經佛門大能批註,現在流傳下來的,倒確實有些生澀難懂了,也罷,了悟你是哪一品不懂?” 了悟更是難為情,低聲道:“老住持,了悟諸品皆不懂。” 老住持溫和笑道:“了悟二十八品皆不懂?” 了悟點頭。 老住持搖搖頭,笑問了悟,“我佛拈花不語,諸弟子不知何意,唯有迦葉尊者瞭然一笑,我佛便把衣缽傳下,你可知曉?” 了悟點點頭,回答道:“這便是我佛拈花一笑的故事。” 老住持問,“那你可知道我為何搖頭?” 了悟露出為難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