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到時候無論是南下還是北上都綽綽有餘,大楚一統天下可期,因此這五萬靖南邊軍進入江南就變得異常重要,可當時在宮裡的時候,皇帝陛下沒有半點猶豫,還是讓王同現有些擔憂。
陛下能如此果決,少不了宰輔大人的建言,可對於這位宰輔大人,王同現現如今越來越看不清他。
怎麼能讓他不擔憂。
回到兵部衙門,王同現很快便起草好調令,調動邊軍入國境,遠遠要比這讓邊軍戰於國門之外要麻煩的多,牽扯的衙門除去兵部之外,還得要將調令送經疏諫閣和三省研討,這項舉措當時提出來的時候,就曾經遭到不少沙場武人反對,畢竟這戰場之事千變萬化,戰機更是稍縱即逝,要是都這樣拖拉,只怕沒什麼領兵將軍能打勝仗,只不過說是這樣說,最後還是這樣被定下來。
只不過這一次因為有陛下的口諭,王同現不用大費周章,只需要將調令發出便可,至多再將這調令發到三省和疏諫閣存檔便是。
寫就調令之後,自然有人來帶走,送到靖南關的那座將軍府,因此王同現也就不再擔憂什麼,只是做完這些之後,他又命人將那位軍侯的檔案拿到兵部衙門,仔細翻看。
這場仗唯一的看頭,應該就是白難了。
他隨意在文案裡翻出些東西,翻看幾眼之後便丟開不顧,既然有五萬靖南邊軍加入戰場,那這場仗怎麼都輪不到他操心了。
片刻之後,他忽然想到什麼,忽然喊道:“鄭成,你小子趕緊給我收拾行囊,馬上趕赴江南,就以兵部衙門員外郎的身份,對,就以這個身份去江南看看這場仗怎麼打的。”
鄭成抱拳領命,很快便牽馬出門。
王同現聽著馬蹄聲遠去,轉眼看了一眼身後的大楚疆域圖,上面的南唐和北匈四個字分為刺眼,他冷笑道:“打個江南算什麼,要是有一天打南唐打北匈,不讓我王同現披甲上陣,那就真是一點道理都沒有了。”
王同現沒有一日不想著出陵安去邊塞的。
其實同他這般的大楚武人也有許多。
不管是哪個大楚哪個地方的,都該是一樣的想法。
對呀,大楚武人哪能老的提不動刀,縱馬長歌殺盡敵寇才是大楚武人嘛。
Ps:第二章 應該有,不過十二點之前還是之後不好說,你們都知道我現在喜歡寫長章節了。
第二十五章 誰曾得見世間無敵之人
有一個訊息,在江南叛亂這一件一等一的大事傳到陵安之後,也一點不顯得黯然失色。
那便是在陵安,那位與天下第一的書院掌教交過手的年輕大宗師,又與那位掌教大人在陵安打了一架,這一架聲勢浩大,差一點將那座摘星樓都給一起拆了。
只不過即便如此,聞訊而來的江湖武夫站在樓下,仰頭看著這高百丈的摘星樓,雖說只能隱約能看見樓上兩人的身影變幻,可即便如此,還是覺得一陣神情恍惚。
那位年輕到極點了的年輕大宗師,可是之前才被這書院掌教打到吐血,之後出陵安也不過幾個月,雖說接連殺了禍亂大楚劍林的冷寒水以及刻意求死的東越無意和尚,可畢竟這兩位,雖說都是第六境,可不會有人覺得加在一塊就比那位書院掌教厲害了,站在武道頂端之處的武夫想要再往前一步,遠遠要比其他人想象的還要難,更是像書院掌教畫孤心,還有這年輕大宗師一般的武夫更是如此,可現如今擺在大夥面前的就是,就這幾個月之中,那位年輕大宗師便一從天下第七走到了可戰天下第一的地步。
有不少武夫看到那道青色身影的時候,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那位一襲白衣仗劍的劍仙葉長亭。
不得不說,這兩位實在是太像了。
同樣的年輕,同樣的近乎妖孽一般的攀升速度。
劍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