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當rì村長來轉移田契,與其說他們是來逼迫許仙姐弟,不如說是自家的婆娘覺得這樣做,那田地少了的田稅,可以彌補自家的所失。
人人只顧自己,本就是元末的真實寫照。真要—比,可以參考一下現代社會,可以把欠糧食,想象成欠債還錢。所以朱元璋的功德中,才有這麼一條:他透過自己的才智、信念和統帥力推翻了蒙古的統治和奴役,重新建立了漢族國家並指導國民脫離野蠻,重新恢復自信、尊嚴和榮譽。
明王朝誕生於半個世紀有增無已的擾攘紛亂中;在這個一切遭到蠻族破壞的年代,中國大部分地方的rì常生活的進行rì益直接訴諸於蠻族的暴力,文明已經隕落,漢人淪為奴隸,任憑蠻族宰割。
估計也正是如此,明朝才會過度的注意禮義。
獲得原諒的許家村人,也沒有白吃白喝,立即婆娘孩子齊動員,幫著洗碗盤、上菜……只要可以幫的上手的,他們全都搶著幹。自然許嬌容也落了個以德報怨的口碑。
只是許嬌容幾乎原諒了全村的人,卻偏偏落下了村長—家,顯然她不是不記仇,只是恩怨分明罷了。
這才是漢民族的禮義:或曰:“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有時候—婦人卻比高高在上的大人們都知道為人處世之道。
許嬌容的做法卻是嚇壞了報錄人與當地的老爺們,心說:“她這麼記仇,更是有些手段,三言兩語便孤立了那家。狀元公回來,會不會告我等—狀?”
哦,是了。不是大人們不懂為人處世的原則,是他們實在太懂了。心懷惡意的權力者們知道照孔子的話做,實在是太危險了,說不定便會有“俠以武犯禁者”,還是“以德報怨”的好。至少自己安全,不怕害了人,丟失小命。
當然,這以德報怨的社會規則是需要時間來宣傳的,現在還是先獲得許仙的諒解更加重要。“是了,這狀元公什麼時候回來?”
早早派人打探,然後迎接許仙,先化解這誤會,便是他們下一步了。許嬌容的手段讓他們害怕。如果許嬌容不與村人和解,在這注重“禮義”的大明朝於許仙是絕對不利的,親人的口碑在這世界分外重要。可是許嬌容偏偏是與幾乎所有親人和解了,這口碑便有了,卻獨留一戶……嘶-這等手段,他們想想都怕啊!
“是了,漢文這還沒有回來。”許嬌容也覺得奇怪,因為許仙明明說過了瓊林宴—結束,便回來的。
“壞了菜了!”報錄人一拍雙手失聲道。
“怎麼個行程?”許嬌容關心道。
報錄人說:“我等雖然有馬,但是這麼些rì子過去了,許老爺早該回來了。如今沒有回來,只有一種可能。”
其他報錄人一聽,全變了臉sè。
是啊!只有這種可能,這是明初,馬上可以打天下,卻不可以治天下的明初,是開國爵爺們相女婿,提高家族品質的rì子。
許嬌容問:“你快說說,到底出了什麼事?”許嬌容很急,她可不希望許仙有個好歹的。
報錄人沒說,反而問道:“許老爺可有娘子?”
“沒有。只有一姑娘,說好中後成親的。”許嬌容記得許仙說過要娶白素貞,老實答道。
“唉!”報錄人嘆口氣說,“讓那姑娘別等了,許老爺是回不來了。”
“這到底是為何?”
報錄人說:“許老爺此時恐怕已成了別人的乘龍快婿。”
“這不可能,漢文不是那樣的人!”李碧蓮寒著臉,也跑了出來,她絕不許人汙衊許仙的。
報錄人誤以為這就是當事人,把搶親的事說了。說:“這事京中都知道,這時候不趕快回家的,不是不想回來,就是回不來了。以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