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這樣的列裝也並不困難啊。帶著這樣的心態,陳炯明也把陳永善這個技術員給找來了,三個人一起聊起了關於生產和列裝的問題。在此之前,還必須先進行小規模的配裝實驗,才能決定最終的結果是什麼。

透過陳澤的介紹,陳永善也明白了EMP22此槍在結構和工藝上是很有特色的。為了降低成本,基本上大多采用了幾種簡化生產工藝。比如說槍體的機匣、槍管套和槍托部件是一根金屬管。

肩託也是用一根短金屬管焊在長管下方的,槍托管內裝有一個固定復進簧的螺帽。而握把更是直接把一根短管焊接在機匣下方,彈匣倉和扳機護圈鉚接在機匣上。因為採用的是自由槍機式自動原理和開膛式擊發方式,所以只能連發射擊,沒有單發點射能力。

瞄具是片狀準星,一個V形缺口照門,L形翻轉表尺,表尺射程燒錄著80~200m;表尺分劃40m。此槍全長0。62米,槍管長0。23米,全槍質量3。97千克。配備的彈夾是32發直形彈匣供彈,發射天宇集團自主研製的9mm制式手槍彈。

整款槍可以說除了成本之外一無是處,可現在的粵軍除了成本,已經很難再考慮其他的了。設計了這一款怪胎的聯合小組,純粹是把這一款武器當成了玩笑之作,殊不知,這個“玩笑”在後來的中國戰場上,颳起了一陣武器簡化的浪潮。就連海對面那個窮得要靠女人來養活軍隊的島國,也開始了對這款武器的仿製。

無他,富國有富國的武器,窮國也有窮國的玩具。武器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尤其是和一個國家的生產能力掛鉤。

現在的陳澤也許還不知道,他向陳炯明呈遞的這一份《低成本武器研究計劃》會對整個東亞地區的戰爭態勢帶來了怎樣的巨大影響。就現在而言,這一份計劃僅僅是為了解決粵軍的軍費窘境而存在的普通綱要罷了。

這個計劃,是由陳澤提出的,主要目的在於加深和粵軍的合作交流。從一開始,天宇集團在與粵軍合資重建石井兵工廠的時候,陳澤就有了類似的想法。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他越來越感到了粵軍在武器系統上的混亂以及對進口的依賴。

這也是陳炯明屢遭迫害,卻仍舊不敢得罪孫逸仙,更不敢全面清楚南方黑幫勢力的主要原因。軍火的走私需要依靠這些地下勢力的幫忙,陳永善自己雖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可問題在於他的獨立難支。省政府始終未能建立一個完整的研究團隊,以及相應的軍火生產能力。

平時的武器都是以仿造外國的同類產品為主,其中以步槍和子彈為主,手榴彈也有不少。但是大口徑的火炮卻是造不出來了,更不用說自主研發了,根本沒有相應的人力資源和技術工藝作為支撐。

如果不是後來天宇集團的加入,石井兵工廠根本無法像如今這樣輝煌。陳澤的想法就是依據了這個情況,運用鍾泱建立起來的科研體系,去研究一些廉價但相對實用的東西。質量不需要多好,但是產量要儘量大,成本要儘量低。

只要滿足了這些條件,粵軍對於天宇集團的軍火供給就更是依賴了。一個大規模的私人武器研究產業的建立,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將為天宇科技帶來無限多的優勢,這是陳澤所樂於見到的。而鍾泱也對這份計劃表示了認可,並且還給予了大量的幫助。

整份計劃最關鍵的地方,就在於廉價化武器生產的各個環節,都必須依賴天宇集團所提供的支援才能順利進行。衝壓工藝所需要的機床和各種配套的機器是天宇集團生產的,能夠熟練操作工具的技術工人是天宇集團資助的學校培養的,無論是能夠維修機器的技師還是擁有研發能力的學者,全都出自天宇集團的門下。

只要計劃不斷的推行下去,陳炯明就會發現他根本是依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