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成反敗為勝,剿滅了李景、趙十住的叛軍,勝利之師敲鑼打鼓,就返回了幽州城。眼看前面就是幽州城門,羅成卻勒住戰馬,停止前進,若有所思,一言不發。

手下人忙問,“公子,我們趕在秦瓊之前得勝返回,為何不趕緊進城,去領頭功啊?”

羅成卻是說道,“此言差矣,我如果進城領了頭功,我表哥秦瓊必定顏面無光,心生不悅,如此我們兄弟必會心生嫌隙,傷及感情,豈不得不償失?傳令下去,就地歇息等待,我要和我表哥秦瓊,一起進入幽州城。”

秦瓊本以為按照時間推算,羅成已經到了幽州城內,於是率領人馬啟程,趕往幽州。誰知大隊人馬在幽州城門外,與羅成的人馬相遇。

秦瓊頓感意外,勒住戰馬,一時進退兩難。這時忽然一匹白馬疾馳而來,到了近前,羅成拱手向秦瓊說道,“表哥,小弟已經在此恭候多時,特來請表哥先行進入幽州城。”

秦瓊聽了,倍感溫暖,也拱手說道,“賢弟何出此言?是你先勝利返回,理應有你先進城領得頭功才是,愚兄怎可冒領功勞呢?”

羅成說道,“自古就是長者為先,哥哥不先入城,小弟哪有搶先的道理?還是請表哥先行吧?”

兩人謙讓半天,誰也不先進城,最後兄弟二人說定一起同行,進入幽州城。於是秦瓊和羅成並轡而行,一同進入幽州城,來見並肩王楊林和羅藝。

楊林和羅藝,見秦瓊和羅成二人,一起前來交令,不禁高興的哈哈大笑,盛讚兩人道,“你們兄弟二人,不但旗開得勝,凱旋歸來,還能夠不貪功勞,兄弟情深,一同前來交令,真是讓我們兩個,為你們感到高興啊。”

並肩王楊林對羅藝說道,“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啊,我們都老了,他們兄弟二人如此深情厚意,必定要勝過我們兩個啊。”

羅藝聽了,也是讚許的點了點頭。

這一日,並肩王楊林和羅藝,同時坐鎮大堂,擂鼓升帳,眾將官東西兩廂站立,等待並肩王發號施令。

並肩王楊林說道,“皇上御駕東征高句麗,雙方鏖戰數月,依然陷入僵局,天氣越來越冷,再打下去,我們隋朝軍隊,恐怕更加不利。為了及早征服高句麗,替皇上分憂解愁,本王和羅將軍已經商議,打算派出精銳人馬,攻擊高句麗的卑沙城,此城一旦攻破,就等於我們殺到了高句麗的背後,如果我們在其後背猛插一刀,高句麗必定大敗。”

“不錯,”羅藝也補充說道,“但是這卑沙城,可不是尋常之處,我若將其稱之為龍潭虎穴,一點也不為過。此城坐落於遼東大黑山南峰的山脊上,延綿十餘里,又名畢奢城。石牆隨山勢構築,綿延十里,偉岸奇俊,蔚為壯觀。城內峽谷蜿蜒,城外四周懸崖絕壁,安營紮寨於城中,進可攻,退可守,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楊林說道,“是啊,所以,這一戰,至關重要,必須派出一隊精銳,而且要有一員足智多謀,敢打硬仗的悍將統帥,不知哪位將軍,敢接此令箭?”

“末將不才,願率兵前往!”

並肩王楊林和羅藝循聲望去,竟然是秦瓊和羅成同時出列,異口同聲,向他們討令。並肩王和羅藝對視一眼,互相點頭,表示讚許。

羅成見秦瓊也和自己一起討令,便拱手向並肩王說道,“既然我表兄討令,那我羅成願意做正印先鋒,協助我表兄出征,相信我們兄弟齊心協力,一定可以拿下卑沙城。”

“好,夠霸氣,”羅藝說道,“不愧是我羅藝的兒子,王爺,我看就答應他們兄弟,他們一定不會讓我們失望的。”

並肩王楊林對羅藝說道,“羅老將軍,你也知道,這卑沙城易守難攻。戰略重地,必有悍將把守,尹成耀擅使兩柄板斧,有萬夫不擋之勇,大將王準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