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比武大會,爭奪武狀元!(第1/2頁)
章節報錯
漢王楊諒在幷州舉兵起事,打出“誅楊素,清君側”的旗號,令楊廣一時手足無措,急忙召來智囊宇文化及問計。宇文化及一番真知灼見的詳細分析,讓楊廣吃下了定心丸,又問宇文化及,“先生認為何人掛帥出征,最為適合?”
宇文化及說道,“當然是並肩王楊林,才有能力做這討伐的大元帥。”
楊堅聽了卻猶豫不決,說道,“怎麼又是朕的王叔楊林?楊林無論是抵禦突厥,還是平叛伐陳,都是他掛帥出征,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才會讓朝中官員,還有天下百姓,都成了國家的柱石,百姓的脊樑,好像咱們大隋朝,缺了誰都可以,甚至缺了我這個皇上都行,就是不能缺了楊林,他楊林真成了大隋的靠山啦?朕真想打一場沒有楊林參與的打勝仗啊。”
宇文化及說道,“皇上的心情,在下可以理解,或許以後可以,但是,這次,沒有並肩王掛帥出征,還真不行。”
“為何?”楊廣不服氣的說道,“難道我們大隋就沒有能人了嗎?哼,我大隋人才濟濟,名將如雲,他們一樣可以成為朕的元帥。”
宇文化及卻堅定的說道,“皇上,我說過,這次不行。您想啊,舉兵起事的,可是漢王楊諒。並肩王楊林掛帥出征,那是您和漢王的王叔。兄弟不聽話,您請出王叔,前去教訓他,其他人還有誰可以替代啊?”
楊廣聽了點頭,說道,“原來如此,先生說的,極有道理啊。”
宇文化及說道,“光靠並肩王掛帥還不行,咱們還要造勢,將聲勢造的越大越好。最好就是全國上下,軍民一心,共同討伐漢王楊諒,這樣不但可以消滅漢王,還可以將坐山觀虎鬥,妄想漁翁得利之人,徹底死心。”
“那我們如何將聲勢做大呢?”楊廣問道。
宇文化及說道,“招募天下武功高強的有志之士,設立武舉科考,第一名既是武狀元,第二名探花郎,第三名榜眼。考取武舉功名者,加官進爵,封為大將軍,出任並肩王帳下先鋒官。天下練武之人,必定趨之若鶩,蜂擁而至。如此一來,皇上不但可以將這些人,培養成自己的忠臣良將,還可以得到全國百姓的擁護,皇上以為如何?”
楊廣拍案而起,高興的說道,“太好啦,那就請先生和並肩王作為此次武舉科考的主考官,全權負責督辦此事,如何?”
宇文化及拱手一禮,說道,“願為皇上效犬馬之勞。不過,這費用恐怕......”
“這費用之事,先生儘管放心,朕自然會讓戶部全力支援,只要做的聲勢夠大就行。明日朕就下詔,昭告天下,朕就等待先生的好訊息啦。”
隨著皇上的詔書,遍佈全國各個州府郡縣,一時間果然引起了全國極大的轟動。無論是行走的江湖好漢,還是富商官宦的看家護院,甚至打獵的獵戶,會莊稼把式的莽漢,都是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一心想要憑著練就的好武藝,求得一世的功名。
按照選拔的規定,現在各郡縣透過初審,獲得前十名,進入州府。在州府進入前十名的,就可以直奔京師長安,參加由並肩王楊林、宇文化及做主考官的比武大會,勝者前三名,也就是狀元、探花和榜眼,直接加入並肩王的軍中,做出徵大軍的前部先鋒官。其他的秀才、亞元、解元、貢士、會元、進士、傳臚,都可以在州府郡縣衙門供職。
俗話說英雄不問出處,如此難得的機遇,怎麼不令尋常百姓的練武之人,趨之若鶩呢?何況一旦進入軍中,上陣殺敵,那可是詔書上所說的,“平叛報國,匡扶社稷,立功授勳,青史留名。”人人都想憑藉這個機會,有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
經過層層的嚴格選拔,半個月之後,就有超過二百人的武舉,獲得進入京師長安城,進行比武大會的資格。
宇文化及也早已準備就緒,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