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王誼設伏,火燒葫蘆谷!(第1/2頁)
章節報錯
司馬消難最初是北齊舊將,因為得罪北齊權貴,逃到北周避難,和楊堅之父楊忠私交甚好,當時楊堅也是尊稱其為叔父,並在楊忠等人舉薦之下,在北周任職為官。 正是楊堅這位司馬叔父,後來他的女兒嫁給了當今的小皇帝宇文闡,身份一下尊貴起來。漸漸為自己叫起屈來。心裡暗自較勁,“楊堅為何大權在握?不就是仗著自己是天元皇帝宇文贇的老泰山嗎?如今天元皇帝已經作古。新皇登基,自己是當今皇上的岳父,當朝的國丈,身份應該提起來才是。不能讓之前稱作自己叔叔的楊堅一手遮天,自己按輩分,還要稱呼楊堅為叔叔長輩了,那自己不是太吃虧了?” 再加上如今的司馬消難,官居鄖州總管,手握重兵,聽說尉遲迥要起事對抗楊堅之後,也蠢蠢欲動,舉手相應。 至於王謙,則是北周老將軍王雄之子。老將軍王雄,跟隨宇文護征討北齊,大破北齊大將軍斛律光,在追擊斛律光的時候,孤軍深入,被斛律光彎弓搭箭,一箭射死。其子王謙,因其父之戰功,也官拜大將軍,如今盤踞益州一帶。 如今他見北周皇帝年幼,楊堅雖大權獨攬,卻局勢未定,也想趁機起事,分一杯羹,就算不能稱霸天下,成為一方諸侯,也是可以顯赫一時的。 他們二人雖然都有起事之心,但是也深知楊堅的厲害,不敢太明目張膽,以免先給自己引火燒身,讓楊林先討伐自己,那可就大事不妙了。所以尉遲迥那邊戰事一起,他們兩人都是持隔岸觀火的態度,雙方實力幾乎不分上下,兩敗俱傷之時,正是自己漁利的好機會。 尉遲迥如何看不穿他們的心思?自己沁水一戰,損兵折將,不日楊林就可兵臨鄴城,那時自己將十分被動,於是他給司馬消難和王謙二人,各自修書一封,告訴他們,一旦我這邊鄴城兵敗,我尉遲迥為國捐軀是小,楊林必定揮兵直進,先攻下你的鄖州,然後直取益州。與其讓其各個擊破,不如我們聯合起來,到時我再聯合雄霸北方的突厥高寶寧,我們四路大軍齊頭並進,圍攻楊堅,必定大獲全勝。等除掉了楊堅,皇帝年幼,我們三人坐分天下,霸業可成矣!” 司馬消難接到尉遲迥的密函之後,一顆心就撲騰起來,按捺不住的狂喜,時機已到,此時不奮力一搏,還更待何時?立刻召集手下親信商議。 司馬消難的長子司馬泳一聽父親之言,立刻舉雙手贊成,手下大將軍田廣,也是堅決擁護,如此一來,司馬消難更加信心倍增。 當夜,司馬泳和大將田廣,就帶著人,將總管長史侯莫陳杲、州刺史蔡澤等人,一舉拿獲殺害,第二天,毫無顧忌的便點齊五萬人馬,準備出兵,聲援尉遲迥。 誰知道司馬消難這邊聲勢一起,早就有人得到訊息之後,布好了口袋陣,只等司馬消難引頸入套。他們就是老將軍王誼和大將新永豐、定彥平。 當初楊林率領大軍秘密返回長安,楊堅嫌大隊人馬聚集長安城外太過招搖,就命老將軍王誼和小霸王新永豐,雙槍大將定彥平三人,率兵前往豫州秘密駐紮,監視司馬消難的一舉一動。三人來到豫州之後,聯合豫州的官兵,集結了兩萬人馬,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司馬消難卻一無所知,殺了長史侯莫陳杲、州刺史蔡澤等人之後,第二天就舉行了聲勢浩大的誓師大會,發表了慷慨激昂的一番演說,然後點齊五萬人馬,以長子司馬泳為主帥,大將軍田廣為副帥,浩浩蕩蕩的殺出鄖州,討伐楊堅。 王誼老將軍謀略過人,早就和新永豐和定彥平兩位將軍商議妥當,三人四處檢視地形,料定桐柏山是司馬泳大軍的必經之路。三人決定在此設下伏兵,一舉消滅司馬消難的叛軍。 桐柏山,自古為天下名山,古稱楚山,後又稱復山或雲蒙山,千里淮河就發源於太白頂北麓,萬涓成河,源遠流長。曾有詩曰,““東南自古衣冠地,桐柏山前淮水春。”據古代典籍記載,盤古氏在此開天闢地,肇立乾坤,開啟人類先河。盤古死後,血為淮瀆,化作了淮水。 王誼三人登高遠眺,手指前方說道,”兩位將軍,你看前面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