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中星大動作不斷,國內、日本、韓國、印尼等地的收購活動就沒斷過,到收購山一證券、投資香港觀塘改造和同日立簽訂十年長期合作計劃時,更是動輒百億美元為單位的投資,即使他長袖善舞,利用亞洲金融風暴獲得高額收益以及取得國內8o億美元的信用擔保支援,特別是印尼25o億美元外逃華人投資外逃的注入,才讓中星集團的各項業務得以正常開展,但帶來的一個後果就是除了星富投資、星華地產兩家公司的業績拿的出手外,其他公司每年盤點下來都是紅字虧損。

香港畢竟是商業化社會,幾家上市公司長期賬面虧損讓廣大投資者都不滿意,今年中星集團上馬一些大專案時就遇到了小股東代表對此的諸多怨言。臺灣大地震前,楊星固執己見非要上馬多條晶圓生產線,就受到了股東會的很大質疑。

不是接下來事實證明楊星再次押對了寶,世界各大電子廠家透過地震中斷半導體元件的供應意識到把jī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風險,轉而和中星集團在香港和內地新開工的晶圓生產廠增加訂單,說不定已經召開緊急股東大會彈劾他了。總算星雲電子這幾家晶圓廠的訂單已經排滿,加上還沒正式開工投產的生產線,楊星在上馬晶圓生產線時的舉動才沒被追究。接下來星動網路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即贏得了廣泛關注又得到了豐厚報酬,才暫時把股民的不滿給壓制住了。

經過這個教訓楊星也意識到光是在資本市場上搞風搞雨是不夠的,畢竟集團重心還是在實業上,於是今年狠下了功夫對於旗下公司展謀劃了一番,並他親自對旗下幾大製造企業的生產線進行了梳理。經過多次收購,這些企業內擁有了各種良莠不齊的產品線,雖然楊星並非技術人員出身,但藉助重生的優勢,他對未來十年日常消費品展趨勢瞭如指掌。於是毫不留情去蕪存菁的砍掉了一大批日後註定失去競爭力要被淘汰的產品。

比如對於星雲電子旗下電視機廠主打的映象管電視和電腦顯示器,他堅決予以削減,並要求逐漸大規模轉產價格昂貴的平板顯示器,並在此時平板顯示器關鍵部件面板生產中指定生產和等離子面板相比成本高昂,大型化困難的液晶面板。使得原來收購的幾家廣東電視大廠的電視銷量直線下降。

再比如他在集團內部強烈要求上馬Vcd生產線的呼聲前不為所動,而是選擇hua費大量金錢和人力加入國際dVd產業論壇,繞過Vcd直接生產銷售還很昂貴的dVd機。這在當時不要說股民不理解,就連公司內部也是爭議不斷。

但這一番產品的調整好處很快體現出來,由於旗下製造業的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在國內都是屈一指,而集團這段時間也在刻意塑造旗下產品高檔、新穎、時尚的印象,所以儘管低端品牌被壓縮,總產量有下滑,但是公司利潤卻穩步攀升,終於在今年年終財報上削去了紅字,取得了不錯的盈利。

雖然招到了不少股東的抱怨,但是中星集團的許多股東對於集團這兩年的成績還是看在眼裡的。中星集團這幾年又是國內外展開一系列收購,又巨資投資基礎設施,研新技術,並和國際大企業如日本日立、德國西mén子、美國高盛等跨國企業都形成了長期合作關係,雖然這一切導致集團負債偏高,但看得出這都是為了實業投資付出的必要代價。

作為準備購買和長期持有一家企業股票的他們來說,看重的不就是企業有一個良好光明的未來嗎。香港評論都認為中星集團的掌舵人楊星雖然是靠金融家,但並不像在股市上撈一把就走的投機者,更像是沉下心來專心展實業的實業家,對他的風評也逐漸轉向正面。

這次年終大會上楊星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