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堅定了他們對光明未來的信念。

在共產國際第一次大會的工作結束後兩週,勞合?喬治對法國總理喬治?克雷孟梭說:“整個歐洲都充滿了**情緒……現存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秩序的各個方面都為歐洲各個地方的人民群眾所懷疑。”

實際上,早在共產國際開始輸出**之前,**就開始迅猛展開了。在沒有莫斯科幫助的情況下,僅在轟轟烈烈的幾周內,匈牙利和巴伐利亞(相繼成立了共和國。共有國際主席格里戈裡?季諾維也夫曾預言說,一年內整個歐洲就會變成**的歐洲。但布林什維克遭受的打擊是沉重的: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就被正規軍和起義部隊打敗了,而羅馬尼亞的入侵則結束了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的歷史。

而出人意料的是,德意志帝國卻成了當時與布林什維克政權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係的唯一大國。

蘇德兩國在《佈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和約》簽訂後就互派了大使。德國在戰敗後,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退位,讓位給了魯普雷希特皇子,德意志帝國的國祚得以儲存下來。為了打破孤立狀態,德意志帝國同蘇維埃俄國這兩個本來在意識形態領域完全對立的國家竟然走到了一起。

由於《凡爾賽條約》對德國所規定的諸如德國不能發展空軍、海軍,不能擁有坦克、大口徑火炮和反坦克炮等重型裝備,陸軍被限制在10萬人的規模等種種限制被德**方高層視為奇恥大辱,德意志民族與生俱來的傲慢在戰敗屈辱的不平等條約的煎熬下,必然形成強烈的反叛意識。而德**方和軍火工業巨頭們,正是這種反叛意志的直接體現。他們明白,目前英國和法國的實力佔有著壓倒性的優勢,明著對抗顯然行不通,因而在暗地裡,德國一刻也沒有停止嘗試“曲線救國”的辦法。這時,蘇維埃俄國就成了最好的夥伴。;

由於戰敗的德國只有聽從發落的份兒,而蘇俄則更是不入流的異類,這兩個國際社會的“孤兒”在倍感“同是天涯淪落人”惺惺相惜之下,秘密簽訂了《拉帕羅條約》,約定相互取消彼此的戰爭賠償要求,全面恢復兩國外交關係,建立緊密的貿易同盟。德國就此成為蘇俄最大的貿易伙伴。

出現這種情況,看似不可思議,實際上卻很好理解。由於德國備受英法的壓制,又面對波蘭強烈的敵意,與蘇俄交好不僅在貿易上可互蒙其利,而且在政治和軍事上,也有削弱波蘭、減輕英法對自身壓力的重要作用。

在德軍中威望很高的塞克特將軍,就是堅持與蘇聯建立軍事與工業合作的始作俑者。他一直堅定的認為:軍隊為統治權力的基礎,軍隊的威力在於素質的優良,軍隊的作戰潛能源自軍官團的培養。塞克特在一戰結束後,事實上成為了德**隊的靈魂,儘管德軍的總參謀部被英法強令廢除,但塞克特以兵務局的名義,將總參謀部這一德軍超強戰鬥力的精髓保留了下來。在國防軍10萬人數的限制下,他的應對之道是將每一名士兵都變成未來軍隊的種子,每一名軍官都具備未來將軍和元帥的能力,一旦開動戰爭機器,這10萬人立刻就能培訓和組建百萬大軍。塞克特曾這樣判斷蘇德《拉帕羅條約》,“儘管(與蘇俄的貿易)對德國很有好處,但它(條約)的經濟價值並非主要方面,政治意義才是關鍵所在。蘇德關係的進展,是和平迄今為止,德國所取得的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權力增長。這種關係的進展,在一般情況下從經濟合作開始是理所應當的,(蘇德)合作的在於,這種經濟互動將為未來的政治和軍事的合作鋪平道路。”

對於同德國秘密結盟,蘇維埃人民委員會的很多領導人一開始並不看好,捷爾任斯基也一度對此表示疑慮,但列寧堅持同德國結盟的主張,最終使結盟得以實現。而從現在的結果來看,列寧的這一主張無疑是相當英明的。對新生的蘇維埃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