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的地方。
今天上午,為了方便作戰,把艦橋作了必要的“拆除”,也就是把駕駛室四周那些沉重的鋼架窗卡鈕鬆開,把窗子放到窗臺裡。使四面透空了。
在海圖室裡,一位少尉操舵長把軍艦每次轉向的航速和方向,以及轉向時間都填寫在一本制式飛機的“大本子”上。陌生人是分不出誰是軍官誰是士兵的。每個人被太陽曬得黝黑。從將軍到新來的勤務兵,每一個人那天上午穿的都是工作服。弗萊徹海軍中將和維安艦長穿的是海軍制式飛機帆布卡嘰風衣,卡嘰拉鍊襯衣。棉卡嘰褲,戴著戰鬥帽和新的鋼盔。
艦橋上的每一個人都是這樣打扮。頭戴鋼盔,身著藍色斜紋工作服,或是卡嘰襯衣和褲子。在這一帶鋼盔很適用,因為裡面有個鋼紙墊圈,沒有彈片危險時可以遮太陽。但是,今天按照命令,飛行甲板上和艙面以上的每個人都戴了鋼盔。每個人都要把海軍制式飛機救生衣(大部分是木棉背心)放在崗位附近。飛行員和所有能飛行的人,包括維安艦長、副艦長帕特森和一切參加飛行的人員,都有一個新的橡皮救生衣,這種救生衣用一個小壓縮氣瓶就可以吹起來,用嘴吹也可以,但在必要時才充氣。
那天一大早維安就碰到了牧師。他正在到處找一頂戰鬥帽。帕特森答應他可以到艦橋上觀戰。但必需找到一頂戰鬥帽。他到底沒能找到,因此未能看到“哈巴庫克”號第一次,也是最大的一場戰鬥的壯觀場面。
維安艦長隨身帶著一隻名叫“酋長”的純黑西班牙長耳狗。通常,酋長總是跟著艦長,寸步不離。但是,今天這隻小狗卻被一根很長的皮帶系在艦長的作戰住艙裡。艦上的火炮一開火,可把它嚇壞了。皮帶很長,它足以把鼻子伸到海圖室或跑到艦橋上。這就是給它安排的戰鬥部署。10點鐘就把它系在那裡了,結果它一直低聲嗥叫著,用鼻子和耳朵拱門。
“哈巴庫克”號除了進行蛇形運動外。還總要駛出艦隊隊形的中心,轉向頂風,好讓掩護它的飛機起降。這樣,這艘巨大無比的軍艦就總要向左轉。把護航的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甩在左舷。這些艦隻不管“哈巴庫克”號怎樣機動,始終保持它們的位置。…;
為了保護這艘軍艦,維安海軍上校手裡控制了30架戰鬥機和16架偵察機。“大溪地”號和“軒轅”號航空母艦也各自掌握一支同等作用的兵力。保護這艘主體結構完全是冰山的航空母艦是它們的主要任務(這始終是它們最重要的目標),除此之外,它們也保護艦隊中的其他護航艦隻。
現在,維安海軍上校把他的戰鬥機和偵察機一分為二,在上空保持15架戰鬥機和8架偵察機,其餘的飛機則在飛行甲板上加油,按照較短的間隔進行輪換,這樣。它們就可以在任何時候都能滿載燃油和彈藥進行戰鬥。裝有增壓式飛機引擎的戰鬥機在高空,監視可能出現的日本俯衝轟炸機,偵察機則受命監視低空的魚雷機。
“哈巴庫克”號上的第一次戰鬥警報是10點鐘拉響的。據報告,有十二個“妖怪”(不明飛機)正從前方接近。但是,觀測哨始終沒有看到它們,艦上的每個人都走上了自己的戰鬥崗位,就連軍官會議室的勤務兵也到某一炮位上充當運彈手了。
10點50分第二次警報拉響。一架偵察機呼叫:“凱特爾呼叫航母。右前方飛來大股敵機,距離六十海里。”軍艦的擴音器廣播了這個訊息,全艦每一個人立刻認識到他們要和日本人的空襲部隊打一場鏖戰了。維安艦長曾對弗萊徹說,他敢肯定日本人要來的話就在11點左右。現在證明他的話是千真萬確了。
遵照艦長的命令。“哈巴庫克”號開始向左轉向頂風,以便讓留在飛行甲板上的全部備用飛機起飛。當最後一架偵察機和戰鬥機起飛時,弗萊穩望了望右舷兩海里處的“大溪地”號航空母艦和“軒轅”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