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前一步打了千:“奴才格爾圖給小爺請安。”跟養在深宮的小玉兒不同,這幾個侍衛其實本身也是八旗子弟,戰時隨可汗出征平時守皇宮秩序,所以對於一些親貴子弟也算熟悉。請完安便給兩個主子引薦。

“你就是小玉格格啊?”薩哈廉很是驚奇的上下打量起小玉兒。

“小玉兒給小爺請安。”小玉兒這時卻只能無奈的從椅子上下來,終於想起來為什麼覺得眼熟了,有幾次宴會上遠遠的看到過這位小爺,薩哈廉,大貝勒代善三子,努爾哈赤孫。是代善繼福晉的兒子,子以母貴很受寵愛。努爾哈赤都對他非常喜歡。所以據說有點驕縱,不過整體來說卻是性子比較像代善算是忠厚溫和型的,小玉兒裝模作樣的俯身請安,薩哈廉一邊嘻嘻哈哈的說道:“不用不用,又不是宮裡,請什麼安啊。”一邊結結實實的扶著小玉兒的胳膊就把她給拽了起來,引的小玉兒默默翻了一個白眼。

兩人坐定小玉兒找著話題問剛才發生了什麼,結果薩哈廉一副沒什麼大不了的表情,就是教訓了下奴才。畢竟主子當慣的人,哪能真的忠厚溫和,這些個評語也只是相對來說而已,也不知道那個奴才被教訓的怎麼樣了。此時之前小玉兒點的菜都已經上齊了,小玉兒有一口沒一口的一邊吃著一邊想著,薩哈廉一揮手又點了不少,見小玉兒不聲不響的吃著,薩哈廉卻也不急著說話,極有興趣的打量著小玉兒。

薩哈廉和皇太極長子豪格年紀相近關係也很好,所以沒事常來往,和四貝勒府上的養著的大玉兒也算是熟悉的,剛來那會還能聽到她說起宮裡還有一個同是蒙古來的小玉格格的事,後來不知道是什麼情況就再也沒有聽她提過了,不過總算是留下了一點印象。只是小玉兒養在深宮,雖然經常和多鐸廝混一起不過畢竟大部分時間是在塔娜側福晉那邊,所以偶爾進宮去見瑪父也沒遇上,這不兩個玉格格到這裡來都三年了才第一次這樣面對面的和這小玉格格認識一下。

左瞧右瞧的其實薩哈廉也沒瞧出什麼來,除了覺得沒有大玉兒漂亮外,似乎也就一個安靜的格格。或許就是這點不太一樣?蒙古來的格格一般性子都和女真姑奶奶一樣活潑的主,這般安靜的還真是少見,大玉兒算一個,這個小玉兒看起來也是。所以才科爾沁那些格格里顯得特別起來吧?直到店小二又上了一撥菜,薩哈廉才自覺好笑不再盯著小玉兒,轉而對著帶進來的一個僕役打扮的人說道:“你們先去幫爺把東西拿來。”

“咦?”被盯了半天也沒覺得不自在反而吃的更歡樂的小玉兒終於抬起頭來了,“你會說漢話?”

其實大部分對外征戰的女真將領多少都會些漢話,而薩哈廉這種年紀的小貝勒只要不是太愚鈍的都是女真,蒙,漢三語都有涉獵,多爾袞和多鐸都有漢話老師,想通此關節了後頓覺自己唐突了的小玉兒微微紅了臉,暗罵自己一聲不夠穩重,會漢話值得自己這麼激動嗎?不過嚴格來說小玉兒的母語是漢語,是在一個全是女真語蒙古語環境裡呆久了突然聽到鄉音有點激動也是難免的。

薩哈廉也是有些驚訝不過並沒有多想,覺得她總是和多爾袞多鐸混在一起,學上幾句漢話也不是什麼特別意外的事,不過卻對小玉兒印象好起來。女真教養女兒雖然也是很用心的,但是教的都些實用型的比如騎射女紅在女真人看來都是實用的必須的,但是這個年代大明在普通女真人心中還沒引起足夠的重視,女真尚未正式統一,和蒙古的聯姻政策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