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元首,而實際上,帝國的大權已經全部掌握在了帝國首相的手裡。
帝國的政治制度也分成了兩種,一是戰時制度,二是平時制度。表面上,平時制度更重要,不過實際上,在張紹廷首相之後,帝國有近七成的時間是處於戰爭狀態的,也就說,帝國的政治制度中,戰時制度反而更重要。在戰時制度中,帝國首相不僅僅是帝國的行政首腦,而且是帝國的三軍大元帥(皇帝是名義上的三軍統帥),,同時,平時內閣轉為戰時內閣,內閣大臣的任命不需要透過議會批准,首相就可以直接任命大臣。不過,這兩種政治制度最大的差別還是在議會的權力上。
在平時制度中,議會有權力彈劾首相,五名議員聯名就可以提交彈劾首相的議案,如果多數(超半數)議員都認為首相不合格的話,那麼首相就得辭職。另外,首相也沒有權力解散議會,只有內閣中絕對多數(三分之二以上)的大臣認為議會無法滿足要求,才能夠提前解散議會,進行新的議會大選。不過,在戰時狀態下,必須要有五十名議員聯名才能提交彈劾首相的議案,而且要得到絕對多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支援,才能彈劾首相。不過,更關鍵的是,首相可以在認為議會對帝國的戰爭行動造成了危害的時候,提出解散議會的動議,然後只需要得到兩位軍部大臣(海軍與陸軍,後來只有一個),工業大臣,農業大臣,內務大臣,經商大臣以及掌握玉璽的內侍大臣這幾個人的同意,那麼就可以解散議會,甚至可以暫時不進行新的議會大選,而是組建一個規模小得多的戰時議會來履行議會的權力。
從這些特點上就能看出,只要帝國進入戰爭狀態,那麼首相的權力就已經大得嚇人了。當然,為了防止首相藉此濫用權力,在帝國是否進入戰爭狀態的問題上,必須要得到三分之二以上多數的議員支援,那麼首相提出的戰時動議才會生效。另外,帝國憲法中也明確規定了幾個可以在不經過議會表決的情況下,帝國進入戰時狀態的關鍵因素,這其中,就包括了帝國領土遭到入侵與佔領(這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
現在,帝國就已經進入了戰爭狀態,按照帝國憲法的規定,琉球群島屬於帝國的國土,如果帝國國土遭到入侵與佔領,那麼帝國就將自動進入戰爭狀態,當然,沒有任何一個議員會在這個時候投反對票的,除非他想遭到全帝國百姓軍人的唾棄。當初,薛希嶽提出了戰時狀態動議的時候,就只有兩個議員投了棄權票,其他都是贊成票。
半個小時後,那名首相的秘書(談仁皓這麼認為的)再次來到了大廳,這次他是請談仁皓到首相的書房去的。聶人鳳元帥也在書房裡,而且神色顯得有點激動。談仁皓心裡微微一驚,他這是第一次見到聶人鳳元帥這麼激動,在他的印象中,校長是從來不會激動的。顯然,在他來之前,校長肯定與首相產生了爭執,而且是很大的爭執。
接著,談仁皓就看到了坐在聶人鳳對面的帝國首相薛希嶽。薛希濂已經快70歲了,在第一次大戰時,他是帝國陸軍參謀長,當時嚴定宇還只是陸軍的將軍。戰後,薛希嶽退役從徵,並且在唐歷1313年擔任帝國首相,並且在唐歷1319年(帝國首相的任期是六年)連任第二界。戰爭爆發的時候,薛希嶽首相正在他第二界任期的第三年。不過,首相看上去並不像有從軍經歷的人,顯得有點消瘦,除了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之外,其他地方與別的70歲左右的老人沒有太大的分別。相貌很普通,銀髮梳理得很整齊,一套唐式短裝讓首相顯得很有精神。
“首相,我想談仁皓將軍的話更有說服力!”聶人鳳的語氣都帶著一股火氣,大概也就只有他這個海軍元帥敢在首相面前表現出憤怒吧。接著,他就看了談仁皓一眼,說道:“將軍,你把我們海軍的想法告訴首相大人吧。”
談仁皓點了點頭,聶人鳳這最後一句話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