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在一起,形成所謂的受精卵。蜜蜂的卵子要是變成雌性,則需要受精。雌雄蚜蟲一般

在秋天出現,這時產生的受精卵,是為了適於在冬季儲存。

以前,有些生物學家由這些事實得出結論說,即使可以無性繁殖的物種,偶爾的受

精作用對兩個個體遺傳物質的混合、恢復種類的活力,即完成“復壯作用”,也是必要

的。根據這一假設,有性生殖在極為複雜的生命形態中,很可能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功能,

只有低等機體才可以無性繁殖,而它們的生命力過一段時間甚至會衰竭。但今天人們已

基本拋棄了這種假設。研究證實,在適當條件下,無性繁殖可以無限地進行,不會使物

種發生明顯退化。這些研究還證實了細菌和原生動物們所存在的十分引人注意的事實。

在單性生殖方面,目前正在進行越來越多、越來越大膽的實驗。看來,許多物種的雄性

完全是多餘的。而且,細胞間的交換價值如能證實,這種價值似乎就會成為一個純粹的、

無須解釋的事實。生物學誠然證實了性差別的存在,但根據已有定論的觀點,科學仍無

法從細胞的結構,或從細胞的繁殖法則,或從任何基本現象,誰知這種差別。

產生兩種型別的配子,即精子與卵子,不一定就意味著存在兩種完全相反的性別。

實際上卵子和精子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殖細胞,都可能由同一個個體產生。在正常的雌

雄同體的物種中就有這種情況發生;而在植物當中普遍存在雌雄同體的物種,在環節動

物門的蠕蟲和軟體動物之類的低等動物那裡,也可以發現這種情形。這些物種的生殖可

以由自體受精完成,或者更普遍地,由交叉受精完成。某些生物學家曾試圖重新解釋這

種狀況。有人認為,性腺(卵巢與奉丸)在兩個完全相反的個體中的分離,表明進化的

發展越過了雌雄同體階段。相反,另一些人認為,這種分離狀態是原始的,雌雄同體是

退化狀態。這些關於這種或那種系統優越的觀點,暗示著當前的進化理論極有爭議。我

們能確切說出的只是,這兩種生殖方式實際上是共存的,兩者都順利完成了有關物種的

延續;和產生它們的機體差別一樣,配子差別也許也是偶然造成的。所以,物種按雌雄

兩種個體來劃分,看來是透過觀察所得到的最低限度的事實。

大多數哲學家認為,這個事實是理所當然的,無須進行解釋。根據柏拉圖的神話,

最初存在著男人、女人和兩性人。每個人都有兩張臉、四隻胳膊、四條腿和兩個連在一

起的身體。他們在某個時期分成了兩部分,此後每一半兒都一直想同對應的另一半兒重

新結合。後來眾神判決各不相同的兩半兒應當結為夫妻,生出新人。然而這個故事想解

釋的只是愛情;最初兩性分化是特定的。亞里士多德沒有解釋這種分化,因為如果物質

與形式必須在一切活動中合作,就沒有必要把主動本原與被動本原分開。因而聖·托馬

斯稱女人是一個“附屬的”人,這是從男性觀點出發,以某種方式暗示有性狀態的意外

性或偶然性。然而,假如黑格爾未曾打算進行邏輯解釋,他的理性主義熱情就是虛偽的。

在他看來,有性狀態是個中介,透過這個中介,主體獲得一種屬於特殊類屬(類)的具

體感覺。“類屬的感覺,在主體引起一種衝動,這一衝動抵消了來自主體個別現實性的

不相稱感覺;它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