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遇防守江陰,自己卻依然帶領著大部分軍隊留在靖江。
此時江南各地先後亂起,蘇松常各府都有義民反清,而江南八旗兵的主力一半鎮守在南京,另一半則在杭州,面對洶湧而起的抗清浪潮,駐紮在南京的滿清豫親王多鐸調派兵力鎮壓各處叛亂。可是偌大的江南,僅憑多鐸手中的兵力根本無法兼顧,只得下令集中主力沿著運河先平定蘇州的叛亂,確保運河一線不失。至於偏僻的江陰等地,就由地方官吏自行鎮壓。
此時多鐸手中的八旗兵主力尚有近兩萬人,可是江南夏天炎熱的天氣已經使得這些無敵的勇士怨聲載道,整日的呆在屋中尚且汗流浹背有不少勇士中暑,更不用說再出兵前去鎮壓叛亂了。沒奈何,多鐸只能把劉良佐放了出去,派他去鎮壓各地的叛亂。
自從攻下南京之後,多鐸著手整編了二十多萬投降的綠營兵,裁撤老弱,並把各將領派往各處鎮守。然而對於在降軍中威望卓著的劉良佐李本深等人卻加以提防,牢牢按在南京控制在自己手中。
劉良佐原是南明四鎮軍閥之一,手中原來掌控著數萬軍隊,李本深是高傑的外甥,高傑死後其部下各將以李本深為尊。隨著對各部降軍的整編,劉良佐二人已經失去了掌控軍隊的權力,拿劉良佐來說,其掌握的軍隊僅剩三千多人。現在隨著戰事的吃緊,多鐸不得不把劉良佐派出去了。
劉良佐帶兵從南京出發,急行軍先是趕到丹陽,鎮壓了丹陽的暴亂,復又趕到金壇,剿殺了金壇數千義民,於閏六月十五日到達常州府,和常州知府宗灝會合。
而此時的宗灝正焦頭爛額,宗灝是崇禎十六年進士,做官不到兩年因投降滿清而得任常州知府,這讓宗灝對滿清感恩戴德。當江陰暴亂的訊息傳來時,宗灝立刻便派出三百士兵趕往江陰鎮壓,誰知道派出的軍隊卻被殲滅。宗灝大怒之餘,繼續調集軍隊,然而他只是一個知府,又哪裡有調兵之權?常州城內尚有千餘綠營兵,可是要確保州城不失,又如何能輕易派出,正沒奈何時,劉良佐帶領大兵前來,讓宗灝大喜過望。(未完待續。。)
第四百四十二章 劉良佐
劉良佐率部到達常州府後,稍作休整,補充糧草器械,收編了常州府其他雜牌綠營兵,兵力達到五千人,向江陰開發,於閏六月二十一日抵達江陰城西南秦望山,擊潰了盤踞在附近的數千義民,繼續向江陰進發。
隨著手下投奔的義民越來越多,江陰典史陳明遇越來越覺得力不從心。他原來只是一個小小典史,從小吏升遷而來,若論對政務庶事的處理,他自問熟稔的很,可是對領兵打仗就非常外行了。好在江陰城內人心尚齊,在訓導馮厚敦、都司周瑞瓏,兵備曾化龍等人的協助下,一切尚井井有條。可是每日裡都有義民入城,現在城中義民百姓加起來已近十萬之多,手下鄉兵雜七雜八加起來也有兩三萬,可是大部分都是烏合之眾。好在靖江的崇明軍劉將軍派了一千軍隊入城,這讓陳明遇的底氣足了許多。可是不知為何,靖江的劉肇基本人卻不肯入江陰城,其屬下的大半軍隊還留在靖江,這讓陳明遇隱隱有些不安,難道是劉肇基不看好江陰不成?
陳明遇自問不是帥才,若是劉肇基肯入江陰的話,他肯定會把首領的位置拱手相讓。
不行,局面越來越複雜,我得找人幫我才行,這一刻,陳明遇突然想起一個人來,上一任江陰典史閻應元。
閻應元是上一任的江陰典史,武藝超群,尤擅射箭,因功被弘光朝廷升為廣東韶州英德縣主簿,閻應元卻沒有往廣東赴任,而是賦閒在江陰鄉下家中。若是有閻典史助我,大事可成!陳明遇暗道,然而還未等他派人前去邀請閻應元入城,卻突聞清兵再次前來的訊息。
閏六月二十一日,劉良佐帶領大軍五千餘人兵臨江陰城下,江陰城中的義軍出城攻擊立足未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