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一方面由於它沒收了在南斯拉夫的外國資本家的財產而觸動了西方國家資產階級的利益;另一方面它們害怕南斯拉夫同蘇聯和東歐人民*國家建立密切的同盟關係。西方國家利用南、意邊界問題和逃亡在國外的南斯拉夫反動派,對南斯拉夫施加政治、外交和經濟壓力,粗暴干涉南斯拉夫的內政。它們的根本目的是企圖改變南斯拉夫的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對外政策,確立它們在巴爾幹地區的利益,以防止所謂的“共產主義顛覆”和“威脅”。

西方大國利用南斯拉夫和義大利邊界分歧,即所謂“的裡雅斯特問題”,製造危機,尋找干涉的藉口。1945年5月2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突破德軍的防線,解放的裡雅斯特後,他們和盟軍中的紐西蘭部隊共同佔領該市。但在6月中旬,在西方盟軍的壓力下,南斯拉夫軍隊被迫從該市撤出。

根據1947年2月10日的對意和約,南斯拉夫收復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被義大利佔去的部分南斯拉夫領土,像裡耶卡、扎達爾、拉斯托夫等地。但的裡雅斯特城、卡納爾河谷、戈裡察、特爾日奇和靠近索查河下游的地區仍歸義大利所有,有近20萬南斯拉夫居民生活在上述地區。在大國的裁決下,的裡雅斯特及其周圍有爭議的地區,暫時劃為自由區,成為聯合國安理會監督的中立區和非軍事區。這個面積為700多平方公里的自由區分為A、B兩區。A區包括的裡雅斯特城及其以西的一個狹長地帶,由英、美軍隊共管;A區以南的地區為B區,由南斯拉夫軍隊控制。B區的絕大多數居民是南斯拉夫人,例如1950年4月16日在該區舉行的選舉結果表明,南斯拉夫人民陣線獲得了89%的選票,而義大利天主教社會聯盟僅得到11%的選票。

1948年8月20日,英、美、法三國不顧南斯拉夫的反對,單方面發表了三國宣告,支援義大利對A、B兩區的主權要求。對此,南斯拉夫政府發表宣告,提出抗議,建議就的裡雅斯特問題舉行南、意兩國之間的談判。

西方大國還拒絕南斯拉夫1945年提出的修改南、奧邊界和戰爭賠款的建議。從民族和歷史的原因出發,南斯拉夫要求將奧地利境內斯洛維尼亞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併入南斯拉夫。因為在奧地利的科魯什卡、格拉迪什奇和什塔耶爾斯卡地區生活著近20萬斯洛維尼亞人和克羅埃西亞人,而且這些地區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透過不合理的公民投票劃歸奧地利的。1949年上半年,西方大國為了維護奧地利的利益,堅持奧地利的邊界保持在1938年1月1日德國吞併奧地利之前的狀況,反對奧地利支付戰爭賠款,因為它不是希特勒德國的盟國。6月22日,南斯拉夫就此向美、蘇、英、法四國提出了抗議。

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2)

當時,南、希兩國邊界的局勢也被西方大國加以利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希臘人民為反對德、意法西斯的共同事業作出了當之無愧的貢獻。但在戰爭結束階段的1944年,英國開始武裝干涉希臘,並挑起了1946~1949年的希臘內戰。南斯拉夫曾給予希臘游擊隊以大量的食品、武器和藥品的援助,一些希臘人逃入南斯拉夫境內。英國藉口南斯拉夫支援了希臘游擊隊而向南斯拉夫施加壓力,不斷製造邊界事件。

與此同時,西方盟國也沒有放棄經濟封鎖這一慣用伎倆。它們既不向遭到嚴重破壞的南斯拉夫提供經濟援助,又在貿易上採取歧視政策。同時,美國還扣留了1941年存入美國的南斯拉夫國民銀行的黃金儲備,美國飛機還多次侵犯南斯拉夫領空,等等。

在戰後反對南斯拉夫的大合唱中,還有梵蒂岡羅馬教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羅馬教廷既同流亡倫敦的南斯拉夫王國政府保持外交關係,又向“克羅埃西亞獨立國”派駐使節。當1946年南斯拉夫宣佈政教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