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奴才的命不是命(第1/4頁)
章節報錯
“建州人瘋了麼,人命賤也不是這般消耗的啊。”
“屁,你仔細看看那些人的穿戴,一看就是剛剛抓來的壯丁。”
“還真是,有渥集人、虎爾哈人、日他釀的還有漢奸,披甲都沒有幾個。”
“等著吧,我看這兩次進攻都是在試探,建州人的進攻還在後頭呢。”
一場守城大戰,建州軍丟下一堆屍體又退了回去。
戰鬥異常激烈但對永明城並沒有威脅。
永明城的修建從沒有停止過,時至今日,主城城牆高達十二米,四周幾座小型輔助碉堡也有八米高。而北京城的外城城牆高才不過七米。
這樣的雄城,便馬時楠自己都想不出從外部攻破的方案。瀛州人自己來也不行,只能圍困,將城裡的人餓死。
但建州人卻來了,大軍於永明北六里紮營,昨日從西進攻,今日從北進攻。
馬時楠俯瞰城下奇形怪狀的冰凍屍體,嘴角不禁微微翹起。
“杜參政,我們這是將建州人惹毛了?”
海參崴參政杜永珍微微點頭,“我看是了,投奔我們的野人越多,他們就越是氣急敗壞。”
“這倒是,他們在前頭喊打喊殺,咱們跟在後頭撿便宜,是我,我也要跳腳。”
話說整個萬曆四十四年,建州都在忙著擴充人口。
靠女人生崽肯定是來不及的,只能四處抓,抓遼東漢人為勞動力,抓建州北部零散部落人口編丁入旗,擴充大軍。
建州聲稱所有東北野民皆是同族,他們確實在地緣以及語言上具備天然優勢,諸多部族不等打大抵也就投靠了。
大明也將東北部族籠統稱為女直人,甭管是海西、東海,還是建州。
但隨著瀛州對東北各部瞭解逐漸加深,則對各部進行細分。
這也是殖民殖出來的習慣,如果不對土著進行細分則註定難以治理。
比如達斡爾人,語言可視為韃靼語分支,但因為髮型服飾生活習俗有別,那就必須單列出來,區別對待,予以爭取。
那乃人、乞列迷人語言屬通古斯語,也被單列出來,在瀛州記錄裡就不是女直人。
而對於零散分佈的土著本體來說,則沒有女直這個概念,虎爾哈人、渥集人、阿庫里人、尼滿人......他們大多以居住地來稱呼本人或者本部落。
也就是說這些部族還沒有誕生所謂的民族概念,沒有共同體意識。
在這些部族看來,依靠海參崴同依靠建州並沒有什麼區別,總之都是外人。
這也是瀛州能夠從北疆不斷獲得人口的原因之一。
韃靼人就不行,絕大部分韃靼人知道自己是韃靼人而且認可自己是韃靼人。
兩者對比,高下立判,哪個相對容易下手也就一目瞭然。
雖然有諸多部族選擇依附建州,但總有反抗的,或者說被迫反抗的。
建州大軍出動,非但不能賠錢而且要賺錢,努爾哈赤可沒有朱常瀛腰包豐厚,他也好,他的兵也好,都要從戰爭中獲利。
所以這些部族只要稍有不恭順,便會遭到雷霆打擊,人搶回建州做包衣,財物一部分孝敬大罕一部分揣進自己腰包。
收攏這些恐懼建州的部族,同建州爭奪人口,一直是海參崴的主要任務。
同行太過用功,導致海參崴業務繁忙。
建州徵虎爾哈,海參崴收攏千多人口。
建州徵渥集,因為渥集靠近海參崴,馬時楠提前一步散播訊息,這就導致渥集人逃走更多,一部分人鑽入山林躲避,一部分則投入海參崴懷抱。
人數不是很多,大概千五百人吧。
這麼搞,誰能忍?
當然,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