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英國《柳葉刀》雜誌發表了對這些人群的研究,與之後1年正常食品供應時出生的孩子比較,出生在饑荒年代的孩子成年以後更多的人發胖,並且伴隨有胰島素抵抗以及餐後血糖升高。在我們國家,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初的人,由於歷史原因普遍存在胚胎時期和1歲以前的營養不良。現在這些人年齡是50歲左右,也是最容易患糖尿病的年齡組。按照巴克理論,他們患糖尿病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的困難時期。

這些60年代左右出生的一代人經歷營養過剩的時間太短,還沒有學會如何調整自己身體的代謝來適應營養過剩的年代,肥胖、糖尿病就給這些經歷過很多磨難的人又加上了一筆。要想躲過這一“宿命”,就要珍愛生命,遠離飯局,遠離餐館,遠離紅燒肉,什麼不好吃吃什麼!

■ 糖尿病發展的必由之路——糖調節受損階段 ■

幾乎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都會經歷一個“準糖尿病”階段,這個階段醫學上稱為糖調節受損。處於這個階段的人群堪稱“糖尿病後備軍”,他們的特點是血糖已經高出了正常範圍,但還沒有達到糖尿病的標準。也有的人在體檢時測的空腹血糖是正常的,而卻不知道自己餐後兩小時血糖已經超標。糖尿病後備軍的數量龐大,據估計在我國超過7000萬人,這部分人群常常是沒有任何症狀的。也正是因為如此,不僅患者本身會忽略自己的健康狀況,拒絕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且醫生也常常只是口頭上的叮囑,缺乏可操作的治療方案。我們必須提前知道自己是否處在這個後備隊伍之中,因為,這一階段是唯一可以逆轉的,一旦發展成糖尿病則需要終身治療,現在提前行動為時不晚。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七招遏制糖尿病》上篇(2)

符合以下任何一條都稱作糖調節受損

★ 空腹血糖受損:空腹血糖範圍大於,小於;

★ 糖耐量受損:餐後兩小時血糖範圍大於,小於;

★ 以上兩個條件都符合。

■ 血糖在不知不覺中超標 ■

在這裡我們主要談一下糖調節受損人群的血糖問題。血糖指的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它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在血液裡的含量多了少了都不行,這主要靠胰島素來調節。胰島素是人體中很重要的一種物質,它是人體胰腺中的胰島β細胞分泌的,具有四兩撥千斤的威力。人在吃完東西后,食物經過胃腸的消化變成葡萄糖等營養物質,並透過血液運往全身,葡萄糖在血液裡就會升高。這時胰島β細胞就積極工作,分泌胰島素,控制血糖不至於高出正常範圍。如果你吃的食物比較多、比較甜,而且吃完了就坐在沙發上懶於活動,那麼胰島β細胞只有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才能維持血糖處於正常水平。長此以往,總是處於超負荷狀態的胰島β細胞開始力不從心,並且受到損傷。如此葡萄糖不能受到有效控制,長期高出正常範圍,反過來又會對胰島β細胞進行毒害(葡萄糖毒性)。處於糖調節受損階段的患者就是自身體內的胰島β細胞正在與葡萄糖殊死搏鬥的人。他們不知道,每當享受的時候,自己的胰島β細胞已經快支撐不住了。

■ 糖調節受損階段意味著什麼 ■

根據研究發現,有三分之一的糖調節受損患者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糖尿病患者,另外三分之一會保持受損狀況,還有三分之一會恢復正常血糖水平。不要抱有另外三分之二的僥倖心理,這個數字是不斷變化的,尤其是在我國,每年會有近七百萬的糖調節受損患者轉化成糖尿病。如果你不高度重視,並採取相應的行動,那你很有可能成為其中的一員。一旦如此,這意味著你失去了遏制糖尿病的最佳時機。

■ 捕捉隱匿的高血糖 ■

捕捉血糖異常是一件容易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