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a雖然密度相對稀疏,但是卻有一些光線級已經攀爬到了五大山上,往東翻過了山頭,向著福知山線而去。散落的光線級和重光線級是幾人穿越丹波的最大威脅,所以在穿過蓧山市區,翻過金山到達清水山腳時,幾人便做好了戰鬥準備。

司寇蔭駕駛的j11bs不僅僅有著強大的機動效能,作為司寇澪製造的第一臺實驗型戰術機也有著不同尋常的待遇,和這個世界的戰術機所使用的一對背部兵裝擔架的配置不同,這臺j11bs背上是一邊兩部特製機械臂,摺疊起來的時候看起來和兵裝擔架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其尖端是一套特製機械爪,在之前短暫的啟動測試之中,這四部機械臂在機身掛載了全部模擬負重的情況之下還可以僅憑自身抓住室內試驗場的屋頂橫樑,像是背上長得四隻額外的手臂一樣抓著橫樑任意行動,在加大了額外負重之後依舊工作良好,體現了其優異的可靠性。所以,這次出擊時,整備組在這臺實驗型戰術機j11bs的背上掛載了一隻之前在全軍出港之後才送來的鏈鋸砍刀和一隻在路上利用07式多功能步兵戰車的火炮型備件拼湊出來的大型榴彈發射器,再在掛載榴彈發射器這一側的另一隻機械臂上掛載了榴彈的後備彈匣,而對面的鏈鋸砍刀的一側則是掛著一個組合型外掛油箱,用這由幾個油箱組合起來的外掛油箱給後腰的跳躍單元提供燃料,用完了一個就拋掉一個,以應對此次的長途奔襲。

雖然說起來從南到北只有一百公里多一點的距離,但是那只是直線距離而已,實際上是要從山間繞行,使得行程多了一倍,而這臺實驗型戰術機的跳躍單元所裝備的噴射引擎因為司寇澪的製造經驗不足的關係,雖然滿足了出力的要求,卻沒法壓下油耗,所以才要掛著這麼一個外掛油箱前進。

背上這幾件東西加起來有十來頓重,再加上一手一隻從中華統一戰線的盟友那裡借來的82式突擊炮和超過其正常配額一倍的後備彈匣,再加上身上外掛的幾組從陸航部隊借調來,臨時加裝在外裝甲上的120mm火箭彈,和十枚臨時拼湊出來的實驗型戰術機手雷,司寇蔭駕駛的j11bs外掛的裝備重量超過了20噸,這樣的重量,以及這種不滿足氣動要求的外形,還要和五臺uh一樣高速行進,使得到達丹波之後組合外掛油箱已經被拋掉了一半,現在要在丹波和beta打一場,也算是另一種減輕重量的方式。

以匍匐姿態掠地飛行的j11bs臨空挺身,原本儘量將肢體藏在迎風面之後機身一下對著正面徹底展開,跳躍單元隨之改變了方向,猶如跳水之人成大字型撲向水面一樣,“轟隆”一聲以最大迎風面撞上空氣,炸開一陣陣爆鳴,捲起的空氣激流吹得四下裡土石亂飛,就連渾身赤紅的戰車級都被這陣突如其來的風暴吹飛開去。

“開火!”帶隊的“鋼兵”一隊成員吳炳燦(上尉)在隊內通訊之中喝道,立時五臺訓練型鐵騎一起開火,訓練型鐵騎標配的手持30mm加特林機炮和肩部的十六聯裝火箭炮一起怒吼起來,五臺訓練型uh踩著飛行底盤在離地不到一米的高度上以一點五馬赫的速度急速狂奔,炮口噴薄而出的死亡火線播撒向沿途的beta群中。30mm機炮彈藥在戰車級的體表炸開一道道血花,特別處理過的六管轉輪機炮的炮膛以每分鐘兩千五百發的射速噴出四點七馬赫的貧鈾彈頭,肩部那喜聞樂見的107mm火箭彈幾秒之內便全部射空,在遍地的beta之中炸出一片片翻滾的血肉。

和有著小機身大推力以及空間揹包供彈的訓練型鐵騎不同,司寇蔭駕駛的j11bs就算效能上比起這個世界的戰術機高階許多卻終究有限,起碼沒有空間揹包那種超級能裝的後備彈藥艙,所有的武器都裝載在觸手可及的地方,接著改變姿態後急劇減速的時間,j11bs座艙內的司寇蔭操作著“伏魔”——沒錯,是“伏魔”,因為這臺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