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是英國皇家科學院的論文裡面找資料。麥克斯韋最早在他遞交給英國皇家學會的論文《電磁場的動力理論》中闡明瞭電磁波傳播的理論基礎。他的這些工作完成於1861年至1865年之間。

在韋澤的指示下,此時的中國率先完成了發電機與電動機,電磁理論在中國發展的很好。在保密措施森嚴的實驗所裡面,1868年初就搞出了三極體。只是限於技術能力問題,真空電子管的生產工藝不行,開機燒管的事情成為十之七八的常態。經過半年多時間的努力,呼叫了好些最新的技術人員,在一整套開關機的嚴格操作規章之下,真空三極體的壽命總算是延長到上百個小時。加上青島號親自加入戰爭,讓韋澤不得不接受技術擴散的不可避免性。韋澤這才下定決心讓無線電投入使用。原本韋澤的計劃中,無線電最早也在1872年決定是否與英國開戰後才投入使用的。

把北方的事情交代一下,韋澤就開始南下。乘上去天津的火車時,韋澤發現自己內心對此次回南京非常期待。如果國資委的同志們真的有報告上所說的覺悟,那一個全新的時代或許就會真正拉開帷幕。即便是韋澤,也不能不對此充滿了期待與擔心。

第275章 南邊的麻煩(三)

齊齊哈爾距離瀋陽的直線距離在1300裡左右,並非是光復軍不想早點去解決黑龍江將軍,而是距離實在太遠。這1300裡的廣大區域基本是荒無人煙,即便是有少量的人口,也可視為敵佔區。

光復軍以往所有的戰爭模式在瀋陽以北基本都抓瞎了。關內人口眾多,瀋陽以及瀋陽以南好歹也有幾十萬人口。瀋陽以北的大興安嶺以及外興安嶺地區由高山、密林、沼澤、草甸組成,百里無人煙是司空見慣的局面。這種地區是後勤線的噩夢,從廣東由南向北席捲天下的光復軍很重視後勤,傳統的後勤模式在這種百里無人煙的地方根本施展不開。

韋澤對俄國使者的強硬態度只是個態度而已,表明中國絕不會放棄一寸土地。表態容易,實際執行可一點都不容易。

北方司令部的計劃分東西兩部分。東部是先在從瀋陽到齊齊哈爾之間建成一系列的兵屯據點,同時開闢沿海到蝦夷共和國的航線,同時控制庫頁島,進一步掌握黑龍江入海口。等這些準備完成之後,先搞出黑龍江運輸線,以海上航線與陸上進軍雙管齊下。

至於西部,則是先收復蒙古地區。由蒙古地區北上。

以當下的光復軍傳統,方案都是穩紮穩打步步推進。雖然中國採取如此穩健的步驟看著沒效率,但是北方冰原生存難度很大,這種步步為營的辦法可以形成人口優勢。更重要的是,光復軍的從不打無準備之仗。真的玩那種千里奔襲,光復軍真的沒這種人才。參謀部更不懂怎麼制定這種軍事計劃。

韋澤也知道這種局面,他的戰爭理念完全源自人民戰爭以及運動戰的理念,其他部分就是很傳統的中國思維。到一個地方就是佔領,種地,發展,擴張。這種理念與幾千年前的中國祖先區別相當相當的有限。

正因為知道自己能吃幾個饃,喝幾碗湯,韋澤才決定南下。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革命極大的擴充套件了中國的能力,21世紀的中國不可能存在無法開發遠東的問題。為了能從根子上解決遠東問題,韋澤最有效率的做法就是回到南京繼續推動第二次工業革命。

回到南京之後,韋澤立刻派遣軍艦運送無線電到婆羅洲等地。既然同意在東北使用無線電,那就更沒理由拒絕在南海使用無線電。接下來韋澤先和國資委開了一個閉門會議。

國資委的同志們此時非常坦率的把國資委內部的思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