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聽命於我個人,而是執行朝廷命令。除此之外,不必稱呼我公子。在宮裡確實是這樣,但是在尚書司裡我是尚書令。各位不是我的私人下屬,請別自稱為臣。”

“這聽起來也過於拘禮了!”

聽到這話,眾人臉色微變。

這個稱呼的差異顯然很大。

秦長青並未注意他們的神色,從袖中抽出兩份簡牘遞給每人一份,其中一份列有各學派的工作方案,另一份則列出了尚書司官員名單。

將簡牘輕輕放到案上,他淡淡地說:

“請看看。”

“如果沒有意見的話,就這麼定下了。”

許辛等人拿起竹簡,先看了看關於官吏的名單。當看見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後,眾人的表情瞬間凝重,因為在咸陽時間已久,他們對於這些顯赫家族多少有所瞭解。

看著名單上那些人物的名字,心中頓時覺得頭疼。

如果這些人都被納入尚書司,他們在內部哪裡還有什麼地位?

與此同時。

相晁看完百家計劃的部分後不禁驚呼起來:

“公子,這……這些任務太重了!如何可能完成?我們的工程規模如此龐大。”

秦長青表情平和:

“師傅,無須如此慌張。”

“我只是給出一個大致方向,比如制鋼的方法。近段時間我一直深入研究,目前使用的方法大多為混合鐵合金化、生鐵脫炭以及鑄鐵淬硬等過程。這是我自己定義的說法。”

“制鋼工藝中包括固體冶金、摻入及去除碳元素幾個步驟,而整個過程進行得很慢,產量極低,且成品含有大量雜質,非常不適合大規模應用,所以改造制鋼方法刻不容緩。”

“因為我們大秦缺乏的東西更多。”

“你擔心的事情我也考慮過。等你們動身前往朝歌的時候,我會請求陛下下詔,從全國各地徵集墨家工匠前往朝歌。他們將會與你們共同應對各種難題,並一起最佳化和完善竹簡上的各類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