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第一個舉手表示同意,接著就是曼施坦因,然後是所有參會的人員一起舉手透過隆美爾元首的提議。
德國外交部長喬切姆?裡賓特洛甫全權負責解除與日本盟約一事,解除盟約的理由和藉口就讓他隨機發揮吧,這對隆美爾來說已經無關緊要了。
會議最後,隆美爾親自任命曼施坦因為蘇德前線副總指揮,並立即飛赴前線主持工作,而隆美爾元首則留在柏林總領全域性。
隆美爾元首任命曼施坦因為副總指揮,那是因為曼施坦因有那個指揮和領導才能,隆美爾元首對此深信不疑。
巴巴羅薩計劃前期,德軍打得很好,戰略計劃已經制定好了,曼施坦因只需要負責具體執行即可,憑曼施坦因的能力,這絕對沒有任何的問題。
在巴巴羅薩計劃執行順利的時候,隆美爾元首也沒有必要繼續呆在前線,他現在必須精力放在把德國國內及其佔領地方面。
比如加緊研發和生產先進的武器裝備,全面恢復佔領地的工礦生產,全面恢復佔領地的糧食生產,全面恢復佔領地的經濟等等。
蘇德戰爭,完全打的是兩個國家的綜合實力,隆美爾在後方坐鎮,就是要給前線源源不斷是送去用之不竭的武器裝備和各種物資,如果隆美爾之重武力,而不修內政,不恢復佔領地的工業、農業、礦業等。
德國拿什麼去和蘇聯拼消耗?又拿什麼去抵禦即將參戰的美國?隆美爾這個穿越者不可能再讓德國走歷史的老路。
他必須把德國的潛力挖掘出來,他必須把佔領地的一切都利用起來,併為德國所用,當然也包括佔領地的那些志願兵,只有這樣,德國才有可能滅掉蘇俄,戰勝美國,統御全球,別無他途。
……
此時的德蘇邊境炮灰連天,硝煙瀰漫,無數的軍人在戰火中死去,從4月2日早晨開始的“巴巴羅薩”計劃,這八天來進展十分順利,雖然德軍也有一些損失,但是不大,完全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而蘇聯軍隊則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他們毫無縱深的防禦,呆板的指揮,任何軍事行動必須想斯大林請示之後才能執行等等,這就造成了當前這種被動挨打的局面。
德軍突破蘇軍防線之後,斯大林部署邊境地區的兩百多萬蘇軍,大部分被德軍分割包圍起來,德軍開始抽調軸心國聯軍迫降包圍圈的蘇軍。
南方集團軍群的所有德軍正規部隊,都是野戰攻堅部隊,而軸心聯軍就是攻佔蘇聯地方的部隊,比如瓦解蘇聯基層政權,解放農莊裡面的農民,同時組織俄羅斯人自己搞土改工作,每人二十畝土地。
對於那些頑固分子,肯定要抓捕起來的,這些人隆美爾的意思也不殺,而是讓他們集體學習和思想改造,如果表現好,就會被放回去,領取耕地和農具。
如果這些頑固分子抗拒改造,那就讓他們一直在勞改營待著吧,這些頑固不化的人畢竟是少數。
蘇聯的集體農莊,的的確確讓無數的農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農民幹好幹壞一個樣,多幹少幹一個樣,所有農民都沒有生產積極性,餓死人之事時常發生。
一句話總結:三個和尚沒水吃。
隆美爾元首深知農民對土地的眷戀,古今中外盡皆如此,蘇聯其實也是一個農業國家,只要隆美爾元首把土地改革真的落實到了實處。
那蘇聯農民絕對會拋棄斯大林,反過來支援隆美爾,武力征服蘇聯,只是第一步而已,要真的佔領和消化蘇聯,獲得蘇聯大多數人支援才是根本之道。
隆美爾的政策是對了,土地改革能獲得民心,歷史上已經多次明白,這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
農業生產一旦全面發展起來,那麼工業也會隨同農業的發展而發展,至少工人不用在為糧食而發愁了,或者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