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北風先來。他鼓起勁,呼呼地吹著,直吹得冷風凜凜、寒冷刺骨,可是越刮,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行人越把大衣裹得緊緊的。
接下來是南風。南風徐徐吹動,輕柔溫暖,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漸覺有點熱,於是開始解開鈕釦,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人們把這種以啟發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達到目的的做法稱為“南風效應”。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它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使人的行為變為自覺。
“南風效應”給我們的啟示是: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時,寬容比懲戒更有效。北風和南風都要使行人脫掉大衣,但由於方法不一樣,結果大相徑庭。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如果你想要孩子認同你的意見,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他們遇到的問題,體諒孩子並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
每個孩子都有一顆向上、向善的心,父母要尊重、關心、激勵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都可能犯錯誤,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點,客觀、理智、科學地處理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在處理與孩子的關係時,一味地要求或者命令孩子,有時效果反而不好;如果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體諒孩子,就能很容易達到好的教育效果。
紐約地鐵站治安混亂,最嚴重的問題是地鐵站裡的小偷和搶劫現象時有發生。歷屆政府都採取很強硬的措施,但是無論懲罰措施多麼嚴厲,犯罪率仍舊居高不下。
安東尼奧就任紐約市市長之後,力主採取新的治理措施。他採取的辦法不是暴力,而是在地鐵站裡不間斷地播放貝多芬、莫扎特的古典音樂,其中《聖母頌》是播放次數最多的音樂。
結果,地鐵站內多發的搶劫、偷盜行為大為減少,發案率也創下歷屆政府中的最低,紐約市的地鐵秩序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拯救還是制裁”,對於執行者來說,這只是選擇的方法不同而已。但對於被執行者來說,兩種不同做法給他們的感覺是不同的。安東尼奧是智慧的,他選擇了拯救,因為拯救一個人的靈魂,要比任何手段都要高明有效。制裁的終極目標也應該是拯救一個人的靈魂。
習慣的培養也要講究方法,但不同於拯救和制裁,父母要做的是:用寬容代替懲罰,給孩子以尊重和耐心。
在對待孩子壞習慣的問題上,很多家長缺乏寬容與耐心,一看到孩子有不好的行為,馬上開始不加了解地一味責備。這樣做的後果往往是讓孩子感到心灰意冷,即使有心悔過,在父母粗暴的行為下,也變得越來越無所謂了。
無論孩子犯了多大的錯,只要他有悔改的想法,做家長的都要給他重新開始的機會,不肯原諒已經悔改的孩子,只會讓他越走越遠。因為這世上,沒有什麼錯誤不可以改正。毛病再多的孩子,在恰當的教育下,也會發生讓你驚訝的、奇蹟般的改變,關鍵是家長們要有一顆充滿愛的、寬容的心。
布蘭妮是個漂亮、聰明的女孩子,學習成績也不錯,但有一個缺點就是不夠誠實,常常撒謊。媽媽一直想幫女兒糾正這個壞習慣。
有一天,布蘭妮的媽媽接到一個莫名其妙的電話,對方自稱是凱瑟琳的母親,她指責布蘭妮媽媽沒有好好管教自己的女兒。一頭霧水的布蘭妮媽媽直到凱瑟琳媽媽平靜下來才明白致使她如此怒不可遏的原因。
原來,週末出去度假的凱瑟琳一家回來後發現,家裡地上撒滿了打碎的雞蛋,屋裡被弄的臭氣熏天,而這些就是布蘭妮帶人做的。因為布蘭妮的男朋友威爾遜最近和她分手,而開始和凱瑟琳約會,心有怨恨的布蘭妮於是帶了幾個朋友來報復凱瑟琳。
布蘭妮的媽媽很清楚自己女兒一貫的潑辣作風,她開始相信這是女兒的作為,於是她說:“讓我先同她談一談,再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