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訊息傳達方便,人心易於凝聚,可以做到小而不弱。
蘇門答臘島全境被佔據後,領地迅的擴大了十倍,麾下的人口雖然沒有準確的統計,應該也是擴大了十倍之數。
國土面積的擴大意味著朱明對於領地的控制難度大大的增加了,各個種族聚集在朱明之下,語言亂七八糟,各類象形文字更是雜亂,更有許多部落仍停留在結繩記事的階段。這種情況若不改變,政通人和就不過是一個笑話。
於是在蘇門答臘城東的空地上,一片建築物又開始以飛拔地而起。不用猜測,這就是朱明的新工廠開工了。
紙在世界文明傳承的上千年時光中充當了一個重要的載體,從笨重的石刻木刻竹刻,到簡單的紙上書寫,人類能更加方便的將自己的知識文化記錄下來,人的**會消亡,但人的精神隨著文字這一載體,透過紙張永恆的流傳了下去。
現在的蘇門答臘島上用不到紙,也根本沒有紙,但朱明的造紙廠卻在火熱的籌備中了,紙的製造工藝本已經是成熟的東西,朱明無需兌換什麼特殊的東西,工廠建成後也不會有什麼大的經濟利益,但它配套蘇門答臘島的展起到的作用將是巨大的。
幾十名快馬使者從蘇門答臘城中派了出去,最遲在十月底,每個部落至少需要有一個十六歲下的年輕人到蘇門答臘城中接受自由學堂的教育。
不要小看這一個人,經過這麼一段時間的潛移默化,人們已經在心中形成了中原文化先進而高尚的觀念,此時派來進行學習的絕對是族中年輕人中出眾的一位,牢牢抓住了這批人,也就控制住了每個部落的未來。
自由學堂也在緊張的擴建中,朱明將蘇門答臘城中原本屬於富人的中心區域清出了一半,到時學堂和館舍都將在這些房屋中。
僅僅是保守估計,過來學習的人數應該不會低於千人,雖然有些貧困或是偏遠的山區部落可能不會有人接到這個訊息並派人出來,但為了防止到時人口爆棚,朱明還是限定了每個部落派出的人數上限為三個人。
隨著十月份時間的推移,造紙廠開動了起來,蘇門答臘城中的勞動力經過肥皂廠和造紙廠的分流,已經基本無人需要出城進行耕種了,城市進出的大部是商旅,也就越的和自由城相似起來。
造紙其實並不複雜,朱明現在可不是想要造出宣紙這樣的高品質紙張,他現在只是需要光潔,能進行記錄的紙片而已。
把蒐集的纖維粗糙的植物進行蒸煮打爛等各道工序後,製成原漿液,之後用各種平整而能漏水的平板或竹蓆對紙漿抄撈,纖維質沉澱在平板上,幹後也就成了紙張的雛形。
不過這個時代可沒有強效的漂白劑啊熒光粉之類的東西,所以要讓黃或是黑的各種紙質纖維變得白一點而易於辨認,只能採取曝曬的方法。
陽光高溫是最好的氧化劑,紙張經過曝曬後一般都能變白,雖然紙面還是粗糙不平,但用於書寫肯定是沒有問題了。
除了紙張,還有就是筆了,毛筆這東西雖然是漢家文化精髓之一,無奈軟軟的筆尖沒有幾年的功力實在是不易控制,所以朱明還是展了硬筆,各種材質的羽毛,合適的都被製成了羽毛筆,積存了滿滿一屋,至少可以用上一年半載,這讓天天在幾大城池收集飛禽羽毛的各色官員總能舒了口氣。
自由城的學校也進入了正軌,一些優秀的學生已經能帶帶年齡更小的學生了,侯氏族人也是抽調了十來人帶領著四十多個學業優秀的學生,來到蘇門答臘島進行二次創業。
一切萬事俱備,只欠來上課的各色人等了。
還沒到十月中旬,蘇門答臘城中就多了許多年輕的陌生臉孔,他們都是來朱明開辦的蘇門答臘自由學堂第一次學習班上課的。
在傳令使者傳令時就給各色部落都說明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