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答是,不是,不知道,我不記得了,此場景令人神往,做記者做到這個分兒上,如同練功達到達摩老祖或張三丰真人的水平,有些可望而不可及。
面對偶像,驕傲的記者不可能不像狂熱的少男少女一樣“追星”。
如果說,只是伍德沃德一個人在國務院的會議室裡代表媒體批判美國政府,無疑會給記者們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可惜,伍德沃德不是美國媒體的全部,他個人的光芒四射無法掩蓋美國媒體的傲慢與偏見。
美國廣播委員會主管部門(BBG)第一屆主席馬克?納森松忽發奇想,做了一個問卷調查,他很自信地問:“在座各位,認為美國對於伊拉克的報道是夠好的請舉手。”
全場不到10個人舉手,場面冷冷清清,他停頓片刻,期待更多的表態,可是沒有,再也沒有人舉手。納坦森先生不肯承認失敗,接著問道:“那麼,認為美國媒體對於伊拉克的報道不夠好的請舉手。”
現場不約而同舉起一片直立的手,白的、黃的、黑的、棕的,一起堅定地舉過頭頂。納坦森先生坐在臺上俯看全場,一時顯得有些尷尬,無法接著丟擲他的話題。。 最好的txt下載網
為什麼伍德沃德如此受尊重(2)
當時來不及拍下舉手現場,儘管都是記者,還是出乎預料,措手不及,其實誰也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場面,無論是臺上還是臺下。
此時,《華爾街日報》的一位副總編輯說話了,他的言語裡帶著哭腔解釋道,為了報道這場戰爭,許多優秀的記者死在戰場,還有人被砍頭,死去的人就有我的同事,在座各位竟然還認為我們做得不夠好,我非常傷心,非常失望。
我的同行、廈門電視臺的閻小荔在部落格上記錄下這一幕,併發出疑問:全世界的記者給了馬克?納坦森一個明確的回答,結論只有一個:如果不是美國的錯,那一定是132個國家的錯;如果不是132個國家的錯,那隻能是美國的錯。
而我的另一位同行、新加坡《聯合早報》的李慧玲則把自己的感想發表了,她這樣寫的:
奇怪的是,在說起和接觸個別的美國新聞人和“美國媒體”這個整體時,感覺是很不一樣的。這次美國國務院苦心孤詣地讓我們認識美國新聞自由,在華盛頓參加大組討論時,尤其找來了不少美國新聞工作中的“大腕”,在臺上共同探討一些課題,比如美國電視新聞的名嘴、一些新聞週刊的高層人員、《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或《華爾街日報》等泱泱大報的資深記者,還有來往於體制內外,成了政府發言人的前記者,談美國媒體和國際事務、外交課題的報道、政府與媒體之間的關係等等。他們個別與人交往時,或許會有其平實的一面。但是,當他們以“美國媒體”作為一個整體出場,擺出的是一種不自覺的自我中心的姿態。
他們坐在國務院的會議廳裡批評總統布什的伊拉克政策,展現他們一再強調的美國媒體的獨立。是因為他們堅信自己擁有最高的新聞自由,而讓他們有條件流露優越感嗎?還是因為美國目前的超級強國的姿態,以及美國媒體對世界的籠罩,讓他們可以傲慢?在臺上,他們之間的討論,都是圍繞於他們“美國媒體”所關注的課題,包括談外交、國際事務,來回就是一個伊拉克問題,體現的是美國媒體如何主導現今的話語權。對於他們所關注的課題以外的事務,他們似乎興趣不濃。我們那麼多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在臺下竟然是被邊緣化的強烈感覺。參加這個交流訪問計劃的其他國家媒體人員站出來問問題,不是跟臺上同行之間的平等交流,而更多像是“學生”問“老師”的態勢。
一位馬來西亞的同行後來對國務院的官員說,參加活動中的感覺是:我們對美國的認識遠遠超過美國同行對東亞的認識。而一位從臺灣到香港定居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