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不少!”那小子數落起端和郡主來頭頭是道,大道理一條條,難道他自己乾的事就不混賬了?若不是那丫頭自己也喜歡,皇帝真想將這七兒子抽一頓。
這回倒是輪到穆顯怔住了。光啟帝早就知道了穆崢與傅採蘊的事,卻放任不管,現在也只是半笑著罵了一句罷了。穆顯知道,光啟帝這是默許了。
看來這一回,七弟跟小表妹有戲了。
雖然魏王一直在腹誹胞弟幹下的混賬事,但收到林校尉的信,他在軍中的表現卻是一點都不混。軍隊上下對秦王的評價並不差。雖然年輕,但他的手段雷厲風行,不像是個初出茅廬的青頭小子。對於那些一開始不服他的將士他的軍法執行得毫不留情,而做得好的他也論功行賞毫不吝嗇。將士們的心也逐漸聚攏了。
眼看著大功告成,南山卻久攻不下。秦王身為王爺,竟然親自披甲上陣,甚至親自跑到最前方。雖然穆顯知道那小子明顯是有私心的,但在將士看來,這無疑是極大的鼓舞士氣的舉動。
因為後援的姍姍來遲,導致跟隨穆崢的先鋒五十鐵騎傷亡慘重。而他們中的許多人都為了保護主帥而死,這自然讓秦王勃然大怒。
當晚他就拿著魚符當眾做了一個決定,要斬了援軍將領高將軍!
徵西將軍高石,年齡比他大了好幾輪,且在軍中積威甚深,勢力龐大。他手下的將軍都比他大了一輪,並非所有人都對這個從沒離開過皇都沒吃過苦頭的少年王爺心悅誠服。
這樣一個黃毛小兒,雖然有王爺之尊,但山高皇帝遠,他要斬了這樣一個在軍中德高望重的將軍,軍中的將領雖然不敢替他求情,卻也同樣無人動手,只是面面相覷。
見無人動手,穆崢一手執著魚符,一手拔了劍,親自將高石的人頭砍了下來,又擺了祭壇,以此來告慰前鋒將士的亡魂。秦王此舉,震驚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上至將軍下至普通士卒,無人不對這個少年王爺的雷厲風行刮目相看。
穆崢雖然只是個少年,但他正經威嚴的模樣確實隱隱有幾分今上的樣子。他的眉眼本就與今上頗為相似,眉毛一皺下巴一縮,那睥睨天下的倨傲氣勢便就出來了。
反賊頭目一被擒住,穆崢回到軍中包紮好傷口後,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肅清整頓了軍中的一批害群之馬,軍中的風氣煥然一新。
秦王威嚴起來,無人敢攖其鋒芒。這個少年王爺逐漸在軍中建立了威信。
高石在皇都的勢力也不容小覷,雖然軍令如山,但這樣隨隨便便就將人斬了恐怕也會引來非議。但若是因為高石的過失害得秦王受重傷,這個舉動想來就不會被御史臺詬病了。
如若因為高石的失誤害得秦王險些丟了性命,到時候被推上風口浪尖的自然就是高石。輿論定然是一邊倒地倒向穆崢。這樣既可以博他爹同情,又能堵住朝堂那群老油條們的口。想必這就是穆崢的用意。
早在軍隊出發之前,穆顯與穆崢就已經摸透了軍中各種身居要職的將軍監軍的身份。忠武將軍高石,接近三十還是一個小小的校尉,卻在三十之後突然平步青雲,一路擢升到今日的從二品徵西將軍。
那段時期,軍中並沒有出現很大的人事調動升遷,唯一發生過什麼值得注意的事,就是太子曾經奉皇命去巡查監軍。
當時穆顯就提醒過穆崢要多加註意高石。
當收到軍中的訊息說穆崢竟然將後援軍交給了高石,穆顯當時真是又驚又訝,心道這小子該不是想要壯烈殉國吧?還是喝酒喝多了糊塗了?竟然這樣拎不清,將自己的性命交到了那個高石手上!
密摺從滄州傳來也需要一些時日,就算他立馬寫信讓人快馬加鞭地送出去,戰事恐怕早就開始了。
但細細一想,這裡頭沒準還有些貓膩。
為什麼穆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