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經理笑著指著我手中的被摺疊成了厚厚一摞的圖紙道:“關於工廠裝置和渡假村內一些裝置的事的你也不用再尋了人,俺們全包了負責給你建好,讓你接手即能用,這就是俺們常說的交鑰匙工程。”

建築公司經理叫張永民,我對著他點了點頭,見這位經理和工程師兩人遂緩緩的坐了喝著水看著我不再出聲,便將兩張規劃總平面圖在堂屋的桌上依次緩緩的鋪了開,如果確如他所說這樣以來的確是讓我們省去了不少的心,我們也沒有必要再去一些地言去尋找我們所想要使用的裝置,看著他給我列好的裝置清單裡早已標明瞭裝置的型號和處理能力,看來我仍是要依靠他們才是。

依著張經理的說法,我現在所要建成的金礦是個日處理礦石五十噸到一百噸的金選廠,從礦石運到選場後依次所列的裝置是兩臺鄂式破碎機、一條十五米長的八百型膠帶輸送機,然後緊隨著的是一個能承載三百噸礦石的大型儲料倉,由儲料倉下接了一個電磁振動的給料機,從給料機下又接了一個長達十米的六百型膠帶輸送機,至此在室外的裝置部分便已結束。

在圖上可以輕易的看出有三座簡易的大型車間,佔地近三十畝,按圖中所示車間應該是一個個完全獨立的自成體系的空間。

在緊挨著料倉的大型車間裡並排放置了三臺球磨機和兩臺螺放式分級機,兩臺小些的球磨機的規格是一米二乘以兩米四,大一點的那一臺是一米二乘以三米二,其目的是要達到將礦石磨的滿足設計的需求,兩臺小些的球磨機串成一條通路,然後便經過兩道分級機進行再次的斟選,然後經過大些的那一臺球磨機再次加工,達不到要求的礦砂便返回第一道繼續這一個過程,這當中一些管路迴旋錯落,同時還有兩道水力旋流器與進入下一個車間的管道相通,在水流的作用下再次將料石的大小分離,目的是再次控制料粒的細度。

在第二個車間裡是兩臺六米的泥漿濃縮機,顧名思義是將已是在水中呈懸浮狀的石料粒沉澱下來便於收集,從下面的出口再次進入另一臺機器進行再次的濃縮。緊隨著濃縮機的是兩臺不小的泥漿泵,然後便是一些管路旋迴直通向下一個車間。

第三個車間內依次高低錯落的擺放了八個可以從軸中供氣的直經達四米的攪拌罐,罐裡面便是放置了幾個預裝碳料的一些裝置,在一旁還有兩個小些的罐直經只有一米,一個是用來配藥的,一個是用來洗碳的,在離這個車間約十五米遠處還蓋了個小屋,裡面是兩臺大些的氣泵,專用於給罐供氣,我雖然不太明白這些流程,可也知每一臺裝置都很重要。

最讓我關心的卻是排出的廢水的去向,按張經理的原來的說法是可以露天直排,不過水經過的地卻是不能再種糧食了,我當然不同意,所以對於廢水的處理便成了這個廠建還是不建的關鍵。作為一個農民的後人心裡所關心的莫過於土地,如果沒了地吃什麼喝什麼,所以這個事讓那些設計的人十分頭疼。

按我的想法這事十分的簡單,自來水不過是由混濁的黃河水加工而成,如果河水能處理,那麼工廠排出的廢水便也能處理了,這也讓我曾見過的那幾個繪圖之人幾乎笑了起來,看來外行畢竟是外行。當一座小型的廢水處理廠躍然落於紙上時,這個工程也就算是徹底的定了下來。

按著預算,建設工廠共需投入資金達四百萬元,這倒不算是個太難的事,可是渡假村的建設讓我真正的頭痛了起來。

聽老人們和紅紅所言,村長起初並不同意由我們完成這一個壯舉,他有著自己的門路和支持者,村長與他們在未上任前就有了口頭之約,說的明白些即是將個山村整體賣給了那些南方來的人,當然那些人也是因為村裡所特有的條件和資源才願意投入本錢,其目的與我們很是不同,他們是為了掙錢而我純粹是為了改善山村的生存環境和提高村民們